什么样的电影能让观众热泪盈眶,甚至喊话陈可辛导演报销纸巾,有时候观众的真情实感恰好是对一部电影最好的评价,无关演员的阵容和演技,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这部意外费纸巾的电影就是刚刚上映的《夺冠》,影片致敬了中国女排几代功勋,再现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当看到青年郎平梳着标志性的两个小辫儿,膝盖上打着厚厚的绷带出现在赛场,一次又一次暴扣最终拿下日本队时,几乎想和影片里那些冲上街头庆祝的人们一样站起来振臂高呼。

当看到在郎平的调教下,女排姑娘再度开始新征程,最后顶下了巨大的客场压力,成功战胜卫冕冠军巴西队最后拥抱在一起时,简直想冲进银幕和她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看到这些场景,眼泪是自然而然地喷涌而出。毕竟,谁不喜欢胜利呢,谁不喜欢第一呢?

就为了这个"自然而然",片方可是用心良苦。

里约奥运会女排成员朱婷、惠若琪、张常宁、丁霞、袁心玥等都来参演了,连外国球员都加入拍摄,在日方导演岩井俊二的帮助下,找来了已经退役的日本队队员参演。

专业运动员的参演也带来了还原度极高的比赛场面,甚至关键球落点都和真实比赛中一模一样,让观众就像坐在现场观战一般紧张刺激。

其实看到陈可辛筹拍这个题材时,不少人脑海浮出的疑问是,谁能演郎平?而在看到答案是巩俐之后瞬间放心。

在随后流出的路透照中,巩俐更是掌握到了朗导的神韵,一勾背一抬手,都是朗导的影子。

她把郎平常年伤病造成的高低肩,还有微微含胸的惯性姿态全都传神复现出来,让人忍不住感叹"背影都会演戏"。

从球员到教练,影片通过郎平的视角让我们看到,纵使30多年过去,女排精神仍在一代又一代传承着,这份延续和坚守,又赚走了我的眼泪。

80年代训练环境艰苦,影片复刻了老女排的训练基地,地板上还有80年代的倒刺,姑娘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拉伸、练力量、练单兵防守……

就像吴刚饰演的袁指导所说,"下意识怎么来的?是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

流血流汗不流泪,最终姑娘们打败了"东洋魔女"日本女排,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行的!

时光飞逝,30多年过去,训练技术进步了,但那股劲儿,没变。

刚才已经提到,中国女排现役队员参与了影片演出,不仅有比赛戏份,也有训练日常。她们的表现几乎看不到太多表演成分:也许,姑娘们只是在展示她们平时真实的模样,展示金牌背后我们看不到的血和泪。

从刚入队的"豆芽菜"到后期当仁不让的核心,朱婷也经历过至暗时刻。她一度压力大到爆哭,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她曾经说过,感谢排球选择了她,那她打球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成为下一个郎平,而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结束迷茫之后就是坚定不移的努力,这股劲儿和老女排正是一脉相承。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陈指导把姑娘们带回女排训练基地。完成了新老女排跨越时空的一次"见面"。

墙上的球印是女排姑娘们辛勤的付出和汗水的见证,也是一代代传承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力量。

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我们总在说女排精神,那么鼓舞了几代人的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是打不垮,不认输,永远在努力的路上,争取下一次赢;是精诚合作相信团队,没有我,只有我们;是逆流而上,勇攀高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这些都浓缩在影片中,成为影片感人的精神内核。

全片没有刻意煽情,但却频频戳中观众泪点,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

生生不息的女排精神值得被继续传颂,也值得在大银幕前去感受。《夺冠》正在热映,去看之前,一定记得带好纸巾。

当然一部电影的成功与演员卓越的演技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巩俐高度还原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现实。

目前,《夺冠》稳居票房的榜首,豆瓣评分达到7.4的高分,可谓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实属难得。

正如电影其名,不知《夺冠》是否能在国庆档众多电影中一举夺冠,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