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一首《恭送左公西行甘棠》,写出了左宗棠和清军将士收复新疆的情况,实际上,在这背后的艰险,也难以让人想象。

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和沙俄对于中国的边疆,就已经是虎视眈眈,到了1860年,趁着鸦片战争爆发,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沙俄随即逼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到了1864年,又割占了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而到了1871年,阿古柏势力和沙俄强占伊犁地区,还试图袭击乌鲁木齐,在另外一边,英国人也是趁火打劫,在征服印度后,多次进入南疆活动,阿古柏又获得了英国人财政的支持。

一时间形势岌岌可危,清廷大臣就此事是否妥协谈判,还是采取武力捍卫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74年,正值日本侵台,海疆同样是危机四伏,其中李鸿章等人竭力主张海防,要求“停撤之饷,即运作海防之饷”,然而左宗棠以及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极力主张塞防,提到“目前之 计 ,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经过激烈讨论,清廷最终还是得出意见,认为两者均不可失,并且要左宗棠统筹全局、陈述己见,逐步展开武力收复新疆的计划。

实际上,上述大臣如此争论,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缺钱,打仗是最烧钱的生意,然而此时的清朝廷,因为各种不平等条约,国库早就十分亏空,而左宗棠经过仔细的形势判断后,同样也认为“西北塞防军费已经十分紧张,并无余裕可以划拨给海防”,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筹措军费钱粮,同时改善装备,那么问题也就来了,银子应该到哪里拿呢?

根据左宗棠的预算,军费应该需要2600万两,然而清廷最初的审核,就已经将左宗棠的计划打了一个半折,只同意筹措1300万两。

但是即便是对半开,朝廷也实在拿不出来,地方各处纷纷推诿扯皮,抠抠索索,马上过春节了,部队里连红包都发不起,因此左宗棠只能向军机处诉苦:“臣现整旅出征,应用火器、子药、皮棉衣裤、毡包棚帐、骡驼马匹、采买、制造、转运诸费,每款动需数万十数万...各路粮运脚价待银应付。禀牍纷来,急如星火,臣无以应也。”

无奈之下,左宗棠使用了最后一个办法,那就是向国外的洋行借钱。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左宗棠却专门盯准了利息最高的英国洋行借。

在获得军机处,两宫和恭王批准后,左宗棠先是向英国的怡和洋行借款一百万两、之后又向丽如洋行借款二百万两。这两家,都是利息最高的银行之一,为何左宗棠要如此做呢?实际上过了战后才知道他多有远见。

左宗棠的两笔借款,都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操作担保的,而清军是否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就成为了能不能还得起钱最基本的因素。

结果这样一来,两家英国洋行,自然不愿意看到清军在战斗中失利,也就成功的迫使英国,退出了阿古柏的这一趟浑水,使得左宗棠的目的对象,更加简单明了,从而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因此,这一步棋,的确是一个漂亮的阳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