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讨论一个古代最窝囊的男人,可能不少人,要想到武大郎这个名字。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人物,某种意义上,武大郎的知名度,却要比本身的梁山好汉还要大,成为了“老实人”的经典悲剧。

然而历史上真有武大郎这个人吗?答案也是肯定的,然而他真实的形象,却要颠覆不少人的认知了。

在河南省清河县的武家那村,人们找到了武大郎的墓穴,而在后世打开棺材之后,当时的记载提到,武大郎身高七尺,也就是说根本不是原著当中的“三寸丁谷树皮”,对此史学家表示:“我们被冤枉了他600年。”

那么真正的武大郎身上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根据墓碑上的墓志铭和《清河县志》,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一生。

武大郎本名武植,关于他的生卒年,已经无证可考,他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早年丧父,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武植读书却十分的刻苦,等到中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被朝廷补录为阳谷县县令,在位期间武植更是兢兢业业,为了百姓谋福利,成为有名的清官。

“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在此期间,武植更是迎娶了一位出生于潘家庄的女子潘氏,这也就是潘金莲的原型,潘氏出生于大富之家,知书达理,成为丈夫的贤内助,两人的婚配,也就成为了一对郎才女貌的婚姻,为何他们两个的名声,到了水浒传里却变得名声狼藉?

这还要从武植的一个朋友说起,在早年的时候,武植家中贫困,几乎揭不开锅,是一个叫做黄堂的朋友对他慷慨解囊,才得以渡过难关。

而到了后来,武植当上了县令,但是黄堂的家中却出现了意外,他的房屋因为失火,结果被烧为乌有,家徒四壁的情况下,黄堂只能千里迢迢来到山东的阳谷县(阳谷县和清河并不在一处),希望武植能够为他谋一份差事。

武植对于黄堂的到来,盛情款待,然而面对黄堂的请求,却只口不提,黄堂足足在武植的家中住了数个礼拜,都没有看见武植的动静。

气愤的黄堂认为,这是昔日好友故意敷衍自己,愤怒之下赶回了故乡,在路上的黄堂认为武植忘恩负义,越想越气的他随即和当地一名叫做西门庆的无赖计划,两人狼狈为奸,编造出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谣言来污蔑武植夫妇。

等回到家中的时候,黄堂却吃惊的看见,一座新房已经拔地而起,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帮忙出资修建的,黄堂这才后悔不迭,然而谣言就已经传开。

此时的施耐庵,正在收集素材,稍微加工一下,将武植夫妇改写为武大郎和潘金莲,故事也就流传到了今天。

而这,也就造成了潘武施几家的恩怨情仇,后来施耐庵的后人,还专门为武植夫妇建筑石碑,并且写下道歉诗。至今为止,武植的墓碑一直树立在清河县,墓志铭上痛心的写道:“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也希望历史能够还原武植一个真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