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后,西晋远支宗室司马睿在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的士族门阀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王朝,开启了百年的“士族与皇权共天下”的门阀政治。如果说王导是门阀政治是创立者,那么颍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庾亮,就是门阀政治的巩固者。颍川庾氏取代琅琊王氏之后,庾亮执政中枢,完成了对门阀政治的巩固,使得门阀政治由形成期进入到巩固期。

和其他执掌东晋的士族门阀不同的是,颍川庾氏是以外戚兼士族的双重身份,取得东晋的执政权的。晋明帝为太子时,娶了庾亮的妹妹庾文君为太子妃。晋明帝即位后册封庾文君为皇后,晋明帝死后,他和庾文君所生的儿子司马衍继位,庾文君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庾亮因此受到重用。以庾亮为代表的颍川庾氏走上历史舞台,逐渐取代了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成为第二个执掌东晋的士族。

在庾亮的努力经营下,门阀政治得以确立和巩固。在颍川庾氏崛起的过程中,庾亮对东晋门阀政治格局的确立和巩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司马睿打压琅琊王氏、破坏门阀政治时,庾亮倾向琅琊王氏

东晋能建立,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俩,是立了大功的。特别是王导,堪称东晋立国江东的首席功臣,甚至可以说,没有王导就没有东晋。在王导联合南北方士族的共同拥戴下,司马睿才得以登上帝位,建立东晋。不过待司马睿坐稳龙椅后,他对“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况是非常不满的,琅琊王氏成为东晋的实际控制人,而司马睿空有皇帝名号却并无实权。司马睿不甘心大权旁落,有意重用刘隗、刁协等庶族寒门,以打压和钳制琅琊王氏所代表的士族门阀,这也是王敦之乱的直接原因。彼时的庾亮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却表现出倾向琅琊王氏,拥护门阀政治的态度。

司马睿在和琅琊王氏进行激烈斗争时,身为司马睿亲家公的庾亮,却没有支持司马睿。司马睿启用刘隗、刁协抑制琅琊王氏,显然是对门阀政治的挑战和破坏。王敦以“诛刁协”为名起兵造反,就是遏制司马睿重振皇权的企图,维护门阀政治不被破坏。不过王敦第一次造反时,庾亮和王敦并未产生什么交集,当时他以中书郎的身份,在给自己的女婿、彼时还是太子的司马绍讲学。王敦第一次的整个过程中,庾亮没有支持司马睿,也没有和王敦发生冲突。

尽管如此,庾亮还是表现出了倾向琅琊王氏的态度。庾亮在给司马绍讲学时,司马睿特别崇尚申不害、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有意利用申、韩学说来治理理政。庾亮对此明确表示反对,当司马睿把把《韩非子》赐给司马绍时,庾亮上表认为申、韩学说过于苛刻有伤教化,不应该崇尚这些东西。

时帝方任刑法,以《韩子》赐皇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太子甚纳焉。-《晋书·庾亮传》

在门阀政治格局形成后,儒学逐渐式微,法家更是衰微,玄学大行其道。司马睿崇尚申、韩学说,也可以视为对门阀政治一种的反抗。庾亮以“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为由反对申、韩学说,由此可见看出,庾亮对琅琊王氏所创立的门阀政治,还是比较支持的。这也是庾亮倾向琅琊王氏的一种体现。

王敦第一次叛乱,尚未正式和朝廷宣战之际,司马睿派庾亮造访王敦,商讨事情有无转圜的余地。经过一番交谈,王敦很欣赏庾亮,向朝廷奏报推荐庾亮为掌握禁军的中领军一职。

时王敦在芜湖,帝使亮诣敦筹事。敦与亮谈论,不觉改席而前,退而叹曰:“庾元规贤于裴頠远矣!”因表为中领军。-《晋书·庾亮传》

可见,在王敦第一次叛乱前后,庾亮一直没有和王敦发生任何冲突。当王敦正式起兵作乱时,“亮忧惧,以疾去官。复代王导为中书监”,可见庾亮无意对抗王敦,至少不愿意和王敦发生冲突。王敦攻入建康,执掌朝政后,大开杀戒,剪除异己,当时极有名望的戴渊和周顗,因为不支持王敦而遇害,庾亮却得以保全性命。王敦杀戴渊、周顗,而留庾亮,可见庾亮也是对王敦和琅琊王氏持支持态度的。

也确实如此,王敦在表庾亮为中书监时,庾亮婉拒后曾上表《让中书表》,其中有“陛下践祚,圣政惟新,宰辅贤明,庶僚咸允”之语,可见庾亮对王敦、王导兄弟俩还是很赞扬的。直到后来王敦觊觎神器、谋朝篡位,发动第二次叛乱时,庾亮和王敦才有交恶的迹象。庾亮起先以左卫将军领兵讨伐王敦,后来又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追击王敦的部将沈充。

对比王敦两次叛乱时,庾亮的表现,可以发现他从倾向琅琊王氏,到领兵和王敦部众的作战,这其实是当时门阀政治共同意志的体现。王敦第一次叛乱时,进展顺利,很快就攻占了都城建康,这当然离不开士族门阀对他的默许和纵容,不管是北方士族还是江东士族都是这样的态度。庾亮此时一直避免和王敦发生冲突,还以称病离职的借口拒绝和王敦作战,这当然暗合了他的士族身份。王敦第二次叛乱时,是篡夺晋室、谋朝篡位之举,遭到了士族门阀的联合反制,很快就身败名裂,一败涂地。在征讨王敦的大军中,身为士族门阀的庾亮,当然也参与其中了。

这一时期的庾亮,尽管政治地位并不高,但一直是门阀政治的支持者。庾亮在王敦之乱的表现,和士族门阀是一致的。不管是避免和王敦发生矛盾冲突,还是后来参与到征讨王敦的军事行动中,都是如此。庾亮一直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维护门阀政治。

压制宗室和其他外戚,抑制司马氏皇权的反抗,维护士族门阀的政治地位

王敦第二次叛乱前后,晋明帝表现出了亲近庾氏、疏远王氏的态度。特别是王敦之乱平定后,这种态度更加明显了。再加上晋明帝为太子时就和庾亮交好,因此庾亮也更受重用。这其中的缘由,便和庾亮不仅是士族,还是外戚的身份有关。晋明帝重用庾亮,当然有反抗门阀政治之意。所以出了庾亮之外,他还更加看重宗室和其他外戚,典型的就是南顿王司马宗、西阳王司马羕,以及和情同舅甥的虞胤(司马睿后妃虞氏之弟,也属于外戚)。

晋明帝为了反抗门阀政治,重振皇权,还特别重用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安排三人执掌宫廷宿卫之兵,足见晋明帝重振皇权之心。在这场晋明帝以宗室和外戚的力量,挑战门阀政治的斗争中,身兼外戚和士族双重身份的庾亮,果断站在了士族门阀一边,以凌厉的政治手腕,扼杀了晋明帝重振皇权的企图。

(司马宗)与虞胤俱为帝所昵,委以禁旅。宗与导、亮志趣不同,连结轻侠以为腹心,导、亮并以为言。帝以宗戚属,每容之。及帝疾笃,宗、胤密谋为乱,亮排闼入,升御床流涕言之,帝始悟。-《晋书·司马宗传》

司马宗、虞胤以宗室外戚的身份,掌握宫廷宿卫,他们和王导、庾亮志趣不同,其实是双方对门阀政治的意见相左所造成的。王导作为门阀政治的创立者,当然也是门阀政治的拥护者。庾亮虽然也是外戚,但他更显著的标签是士族,他当然要支持门阀政治了。这也是尽管他和王导有矛盾,但在维护门阀政治的立场是,始终是一致的。

晋明帝引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为心腹,并企图借他们的力量,牵制士族门阀,实现皇权的重振。特别是晋明帝临终时,有与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联手,共谋废掉庾亮、王导之意。可以想象,在这场皇权和士族的斗争中,能代表士族压制皇权反抗的,只能是庾亮。彼时王敦之乱刚平息一年,琅琊王氏实力严重受损,王导为保护琅琊王氏而自顾不暇,没有力量能参与这场皇权和士族之争。能否维持形成不久、尚待巩固的门阀政治,关键人物是庾亮。在门阀政治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庾亮以国舅的特殊身份,闯入晋明帝的寝宫,扭转了事态发展,士族门阀完胜宗室外戚,让门阀政治得以延续。

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晋书·庾亮传》

晋明帝病重时,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以宫廷宿卫之兵,封锁宫廷、隔绝群臣,以贯彻晋明帝废掉庾亮、王导,挑战门阀政治的意图。庾亮遂以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谋反为由,强行闯宫觐见晋明帝,要求晋明帝诛杀三人,同时要求由庾亮自己辅政。在《晋书》中记载,晋明帝同意由庾亮辅政,“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但是在《资治通鉴》中,晋明帝拒绝了庾亮自请辅政的请求,“(庾亮)自求辅政,请黜之;帝不纳”。以后来的形势来看,《资治通鉴》的记载可能更可靠一些。

庾亮要求晋明帝诛杀司马宗、司马羕和虞胤,也是士族抑制皇权反抗的体现。尽管对于晋明帝是否同意庾亮辅政的问题,《晋书》和《资治通鉴》不太一样,但庾亮终究还是凭借国舅的身份,成功压制住了晋明帝以宗室外戚反抗门阀政治的企图。晋明帝死后,晋成帝司马衍继位,庾亮和王导、司马羕、郗鉴、陆晔、温峤、卞壸共同辅政。虽然辅政大臣有7人,但其主导作用的庾亮,国家大事也都由庾亮做主。庾亮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诛杀了司马宗,并罢黜了虞胤。面对司马氏皇权的反抗,庾亮以雷霆手段予以镇压。在庾亮的努力经营下,门阀政治有惊无险地得以维系。庾亮对门阀政治的巩固,显然是非常关键的。

解决门阀政治的威胁和隐患,继续巩固门阀政治

庾亮取得东晋的执政权以后,就继续巩固门阀政治,并采取措施压制士族门阀之外的政治势力,解决门阀政治潜在的威胁和隐患:即以卞壸为代表的支持司马氏皇权的儒学世族,和以平定王敦之乱的首席功臣苏峻为代表的流民帅。

庾亮执政以后,虽然和王导的矛盾颇多,但是庾亮和王导一样,都是门阀政治的坚定维护者,在面对门阀政治可能面临的威胁或者隐患时,庾亮和王导会放下内斗,共同对付门阀政治潜在的敌人。庾亮的政治立场,和王导是一样的,那就是坚决维护门阀政治。在对抗卞壸所代表的儒学世族,和苏峻为代表的流民帅势力时,庾亮的表现就是如此。

魏晋时期,玄学逐渐兴起,儒学日渐式微。特别是东晋建立后,玄学取代了儒学,成为社会主流学说。东晋门阀政治的主导者士族门阀,他们所推崇的就是玄学。士族名士几乎都有玄学功底,也能玄学清谈为荣,士族门阀也是东晋玄学清谈人群中的主体。这些玄学士族是东晋政坛的主导力量,在他们所创建的门阀政治格局下,要想在政坛有所建树,维护门第不坠,就必须由儒入玄。西晋时期的儒学世族,到了东晋纷纷改习玄学。在东晋,士族完成了从儒学世家到玄学士族的转变。但也有一些儒学世族,没有脱儒入玄,而是继续坚持儒学立场。典型的就是卞壸。玄学士族以家族利益为重,注重维护门阀政治;儒学世族以国家利益为重,注重维护皇权。卞壸身上所体现的“儒学世族”标签,是非常明显的。

在门阀政治格局下,士族压制皇权是常态。但是以卞壸为代表的儒学世族,却公然维护皇权,这显然是对门阀政治的挑战。所以支持门阀政治的庾亮,显然是非常排斥卞壸的。不过彼时庾亮还在和王导进行权力斗争,所以当卞壸抨击蔑视皇权的王导时,庾亮并没有反对。

卞壸精通实务,崇尚礼法,维护皇权,打压士族,是新出现的戴渊和周顗,王导也曾把卞壸归于一类人。实际上,卞壸非常看不惯王导,曾两次严厉抨击王导。一次是晋成帝登基典礼时,王导称病不出席。卞壸为此批评道“王公岂社稷之臣邪!大行大殡,嗣皇未立,宁是人臣辞疾之时!”。还有一次,王导不上朝,却跑去送别车骑将军郗鉴,被卞壸抓个现行。卞壸以王导“居官无敬”为由奏报朝廷罢免王导,当然没有成功。卞壸两次罪责王导,是否是受庾亮指使,没有明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庾亮对此是默许的,毕竟这对庾亮是非常有利的。庾亮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卞壸在庾、王相争时偏向庾亮,而被庾亮所用,但是在维护士族利益和门阀政治这一核心立场时,庾亮和王导又保持一致的态度,抵制卞壸。

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达,壸厉色于朝曰:“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欲奏推之。王导、庾亮不从。乃止,然而闻者莫不折节。-《晋书·卞壸传》

以琅琊王氏的王澄、陈郡谢氏的谢鲲为代表的士族名士,好清谈而不习实务,很多士族子弟也以和王澄、谢鲲交往为荣。儒学世族出身的卞壸对此非常不满,认为这些玄学士族是覆亡东晋的祸端,这显然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为代表的士族门阀的严厉指责,卞壸据此上表朝廷,要求严肃处理这些士族子弟,遭到了庾亮和王导的共同反对,遂不了了之。卞壸欲处理士族子弟,而庾亮和王导不同意,这其实是儒学世族和玄学士族之间的矛盾。卞壸之议明显损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也是对门阀政治的挑战。庾亮虽然和王导有矛盾,但是在面对卞壸借处理士族子弟而削弱门阀政治时,庾亮和王导又一致反对卞壸之议,也是对门阀政治的一种维护。

除了卞壸这样的儒学世族,还有在平定王敦之乱中立下大功,手握重兵镇守历阳的流民帅苏峻,也是门阀政治的潜在威胁,需要庾亮处理。东晋朝廷平定王敦之乱,几乎全靠郗鉴、苏峻这些流民帅的力量,这其中苏峻是关键力量。郗鉴、苏峻这些流民帅,居然可以击败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同时也是士族门阀代表的王敦。可以想象,如果流民帅这样强悍的力量不能被士族门阀所用,就是门阀政治面临的巨大威胁。基于这种认知,庾亮表有意解决王敦之乱后流民帅的问题。

郗鉴和王导有姻亲关系,是王导的政治盟友,一直致力于维护政局稳定,不会破坏门阀政治。但是苏峻却一直没有表态支持门阀政治,当然他也没有反对门阀政治。苏峻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庾亮非常担心,于是他就把苏峻当作门阀政治的潜在威胁予以处理。但是庾亮在处理苏峻问题时,过于急躁,急匆匆征苏峻为大司农,这无异于公开剥夺苏峻的兵权,苏峻不造反才怪。就连同意处理苏峻的王导,也建议庾亮稳妥点,别那么急躁,就是担心苏峻被逼急了扯旗造反。庾亮当然也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但还是拒绝了王导的建议,执意征苏峻入朝。庾亮以为凭借自己手中的兵力,对付苏峻不成问题。但他明显高估自己了,苏峻起兵造反后,庾亮接连兵败,居然带着一家老小逃离建康朝廷,投奔江州刺史温峤。

在苏峻起兵后,镇守江州的温峤曾上表朝廷,准备领兵支援建康。庾亮回信予以拒绝,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要求温峤继续监视荆州刺史陶侃,以免陶侃这样的庶族强人夺取执政权,这也是庾亮维护门阀政治的一种体现。再结合庾亮为消除流民帅带给门阀政治的隐患,而执意征苏峻入朝的举措。可以发现,庾亮在苏峻之乱的前后,一直都是在为巩固和稳定门阀政治格局而努力。庾亮的各种措施和决定,都符合门阀政治对当权士族的要求。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苏峻之乱最终被平定,苏峻所代表的流民帅势力被消灭,儒学世族的代表卞壸也在苏峻之乱中战死。庾亮想要清除的门阀政治的威胁和隐患,都随着苏峻之乱的平定而消失了。在往后,东晋政局日趋稳定,门阀政治也随之进入稳定阶段。在庾亮执政时期,门阀政治由创立期过渡到巩固期,日后发展逐渐稳定和稳固。

结语

颍川庾氏崛起后,庾亮也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庾亮不管是在执政前,还是执政后,都表现出对门阀政治的认可和支持。在庾亮的努力下,门阀政治逐渐巩固和稳定。

庾亮执政前,认可门阀政治。在王敦之乱这样的重大事件上,虽然庾亮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但仍然和绝大多数士族门阀保持一致态度,不管是默许王敦还是讨伐王敦,都是如此,以维护门阀政治为准则。王敦之乱后,庾亮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对晋明帝试图利用宗室和其他外戚重振皇权的企图,他以帝舅特殊身份,扑灭了晋明帝为重振皇权而做的努力,让门阀政治得以维系。

庾亮执政后,支持门阀政治。晋明帝死后,庾亮以首席辅政大臣的身份执政,他极力消除门阀政治可能面临的威胁和隐患,即以卞壸为代表维护皇权的儒学世族,和以苏峻为代表的未表态支持门阀政治的流民帅。虽然庾亮曾借卞壸之手打击过王导,但是面对卞壸企图打压士族、削弱门阀政治的举动,庾亮坚定和王导一起抵制卞壸。虽然在解决苏峻问题时,庾亮操之过急引发了苏峻之乱,但其还是以维护门阀政治为出发点。苏峻之乱后,苏峻和卞壸两支政治势力都消失了,庾亮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综合起来看的话,庾亮虽然同时兼具外戚和士族的双重身份,但在是否拥护门阀政治这个问题上,庾亮表现出了强烈的士族门阀特征,坚决维护门阀政治。以王导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开创了门阀政治,以庾亮为代表的颍川庾氏巩固了门阀政治。如果说王导是门阀政治的创立者,那么庾亮就是门阀政治的巩固者,他消除了门阀政治可能面临的风险和障碍,让东晋政权和门阀政治得以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