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这说明文运关乎国运,国家需要阅读。我们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就是要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加厚重深邃,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进步需要通过阅读掌握思想力量。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书籍总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如但丁的《神曲》揭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幕,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魏源编译《海国图志》让国人“睁眼看世界”……各种思潮借助书报广泛传播,思想力量在阅读中拔节生长。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阅读和学习,不仅积极兴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成立各级党校、团校,还成立新华书店,要求“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进步书刊的阅读和传播,引领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国家强大需要通过阅读凝聚精神动力。如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就是国家强大的动力。在战争时期,“图书就是武器”,有时“一卷书胜百万兵”。如二战期间,美国提供1.2亿册军供版图书,帮助士兵排遣寂寞、消除恐惧,坚定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勉励作家“要用你们的笔,用你们的口与日本打仗”。在和平年代,阅读就是国家软实力,许多国家把推广阅读作为重要国家战略来实施。如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扫盲运动”;日本1959年成立读书推广运动协会,德国1988年成立促进阅读基金会,法国1989年设立法国读书节,韩国1991年出台《图书馆振兴法》,新加坡1996年成立新加坡读书会,俄罗斯2006年发布《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犹太民族爱读书更是众所周知……重视阅读,国家才能凝聚精神动力,才能战胜危机、发展壮大。

人才的多寡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国家因阅读而强大,最终有赖人才支撑,需要人才实现。昔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仍要为民族复兴而读书。期待每个人都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更好地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壮阔实践,使国家因为我们的进步、创造而愈加强大。

(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