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系统的部署、数据中心、云的部署,可能就会像过去几年运营商基站的部署一样,覆盖每一个消费群体,包括人群、企业,大家都离不开云,所以这里边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当然,移动运营商在5g的部署上面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与此相关的硬件领域,都会有非常大的社会前景。”


“(小米)已经远远不是一家只提供智能手机的企业了,我们是一个专注用户体验、有硬件能力的互联网企业。”


“(未来)可能不是一个杀手级的技术能够覆盖所有的领域,可能是从量变到质变,有非常多的领域都能够应用到人工智能AI的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得到提升。”


“(小米)过去一段时间投了非常多的资源做智能工厂,很多人叫它黑灯工厂,我们在亦庄也做了一条每年100万产能的实验生产线,已经开通了。”


“我们并不是要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力量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这里边我们做了第一期的生产线,第一期是把这个生产线变成一个自动化的生产线,尽量没有人的生产;第二步就会把各类生产相关的数据、加工相关的数据集成到这套系统里面去;第三步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把它彻底的优化,变成一个更高效的无人工厂。”


“我们现在用手机,可以用非常多的APP,但汽车的生态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去完整开放,大家都说汽车未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终端,但是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汽车里面的很多的数据跟信息并没有开放出来。”


“比亚迪去年推出了、就是我们把汽车里的300多个传感器,60项控制权逐一开放,让行业当中的所有企业跟我们一起来配合,如何把汽车的智能生态逐步的去开放。”


“我们汽车行业里面基本上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数字,未来汽车上应该至少要配10~12个图像传感器,这就是勇敢的去突破。”


“2018年我们提出IGBT4.0,现在我们内部已经在储备5.0和6.0,我们要研发碳化硅,现在碳化硅我们已经果断的用在车上了。”


“我们(比亚迪)作为整车企业,愿意跟更多半导体企业一起合作,开发更多的项目,这个是做半导体研发和设计的企业迫切需要的。”


“我们在五六年前开始投入生态链,生态链是什么?就是消费类的智能家居或者可穿戴的周边通过智能手机连起来,作为和你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东西,包括手环、电饭锅、电冰箱都可以连接起来。现在已经超过两亿七千万器件连接在这个系统里,这两亿七千万的器件可以用一个APP全部控制起来。”


“智能家居到目前我觉得到一个爆发的点了,这也是刚才讲的为什么今天会有数字经济,为什么大家都在不再质疑数字经济了,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边,通过CPU能力的增长,存储能力的增长,算法的升级,造就了非常多今天的东西。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有机会真正改变人类生活品质的时候了。”


以上,是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和比亚迪半导体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刚近日在中金公司举办的“2020 中金数字经济论坛”上,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在这场对话中,几位嘉宾和中金公司分析师,在中金投行负责人主持下等分别结合各自所从事的行业,探讨了当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包括可能出现哪些杀手级的应用,未来有哪些投资机会?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问答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云的部署就像过去几年运营商基站部署一样

小米已经不是一家只提供智能手机的企业了


问:作为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终端的供应商。小米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布局,你们怎么看数字经济核心层的底层的由底层硬件构成这些终端,它未来5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机会能出来?小米做了哪些的准备,能跟大家分享吗?


王翔: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为什么会有今天大家都谈到的数字经济发展或者机会?


在我看来,数字经济对于我们今天来讲已经不是个机会,机会毕竟是有风险的,但是这已经是一个事实、是一个未来、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东西了。


为什么这么讲?你回顾这个历史,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走到了今天。


比如说计算能力的增强、 CPU能力的不断增强、计算算力的增强,使得我们有机会处理更快的数据,算力的增强也能提高算法的效率。


移动通讯技术也同样带动了移动情况下,大速率高带宽通讯能力的的建立。


再有,AI算法的突破。


因为人工智能这个理论和概念有超过50年、60年,可能70年的时间了。科学家们在六七十年前已经在谈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为什么到了今天才得到普及,就是因为这些核心技术、硬件技术、算力存储技术的提高,同时加上算法上的突破,为我们打造了数字经济最核心的基础。


作为整个社会来讲,有几个非常大的领域在未来都会有很确定的高速发展。


首先,整个系统的部署、数据中心、云的部署,可能就会像过去几年运营商基站的部署一样,覆盖每一个消费群体,包括人群、企业,大家都离不开云,所以这里边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


当然,移动运营商在5g的部署上面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与此相关的硬件领域,都会有非常大的社会前景。


小米是一个针对消费者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企业,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快速的数据链路、云计算,来为我们的终端用户提供很多服务。


我们现在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物联网企业,全球目前可连接的器件都超过2亿7000多万了。


要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用户体验上的不同差异和服务,我们依赖的是一个全面覆盖的网络,包括地面的网络,5g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云计算,云的覆盖来给消费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前景是非常好的。


但是工作量也非常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几十亿的消费者,在中国有十几亿,在印度、在世界其他地方有非常多的消费者、非常多的用户体验和改善的空间。


我们已经远远不是一家只提供智能手机的企业了,我们是一个专注用户体验、有硬件能力的互联网企业,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在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能够跟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来推动技术进步。


小米做了一条每年100万产能的实验生产线

我们希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问:你觉得未来几年在哪个领域可能会有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出来,从而会深刻的改变数字经济的核心层的业态?


王翔:我想可能不是一个杀手级的技术能够覆盖所有的领域,可能是从量变到质变,有非常多的领域都能够应用到人工智能AI的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的技术、云计算技术来得到提升。


目前来讲,每个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是什么?


我举个例子,我们的智能音箱,我们叫小爱同学,是一个可以语音交互的一个平台,现在它可能的体现的形式就是一个音箱。


你能跟它聊天,你能用它连接家里的智能设备,你能用它点餐或者讲故事或者点音乐,这种应用都是通过大量的AI算法算例来达到人工智能目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也有可能越来越多的应用,不单在智能音箱,可能通过你的手机,通过你的汽车,通过你的电视,通过你家里的所有设备能跟它对话,这是一类。这是跟to C相关的技术。


还有一类可能是跟智能制造相关的东西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投了非常多的资源做智能工厂,很多人叫它黑灯工厂,我们在亦庄也做了一条每年100万产能的实验生产线,已经开通了。


我们最新一期的旗舰手机,米10至尊版的一个型号,在那工厂生产的,还是非常震撼的,那个工厂里边设备除了贴面机以外,剩下的很多设备都是我们自己设计,有很多设备是我们投资的企业来做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推动整个智能制造的发展。


我们并不是要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力量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这里边我们做了第一期的生产线,第一期是把这个生产线变成一个自动化的生产线,尽量没有人的生产;


第二步就会把各类生产相关的数据、加工相关的数据集成到这套系统里面去;


第三步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把它彻底的优化,变成一个更高效的无人工厂。


现在100万对我们来说还是个实验室,是个非常好的开始,目前的结果还是超过我们的预期,已经变成一个实际生产的生产线了


未来可能随着AI技术或者算法的不断提升,加入数据以后不断深度学习,不断提升能优化的效率。我能想到的是,这两个领域可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


发展半导体基础层的信心来源中国的市场


问:从你的角度来看,在这个时点,你觉得你看到的最大的、潜在新兴的对芯片行业的需求是什么?中国企业在面对这些新兴需求的时候,我们现在还缺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能够抓住相关市场机会来满足消费者、企业的需求?


陈刚:中国现在在数字经济里面,在应用层已经很强了,像小米、腾讯这些已经很强了。但是半导体属于我们在往上发展的一个产业。个人提几个想法,提5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信心,首先我们发展半导体基础层的信心来源于什么?来源于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各种各样的需求孕育而生。


这几年我们比亚迪经常说一句话,我们比亚迪未来要做什么?用一句话来总结是比亚迪要用技术创新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有时候是来源于信息,小到我们大家在平时生活当中,希望未来能够更快捷、更精准的拿到更多的新闻、视频、信息,再加上大到整个国家,比如说智慧城市的建设,这都需要大家去提升我们的核心层的技术水平。


所以这就孕育了像5g、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各个产业的发展,大家的核心需求就是为了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词,就是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来支持我们去往前发展。


汽车里面很多数据信息还没有开放出来


第二个词汇是开放。


举几个比亚迪参与的实际例子,像汽车的一些小革命,我们现在汽车已经逐渐的脱离了传统的车钥匙。


我们最早的时候还是每人带一把车钥匙去开车,后来发展成了简单的手表钥匙,跟其他的融合在一起,包括卡片钥匙,到现在用云服务的钥匙,我们用手机就可以开车。


包括我们最近开放的 NFC的钥匙,原来用手机开车,手机要有电,现在我们用NFC的钥匙,就是在你手机没有电的时候,我们也能打开汽车。


这实际上就已经变成了,我们不仅仅是一个车钥匙配一个车,而是把所有的开放的信息给到消费者。


可能在远程的时候,我家里有辆车,钥匙在我身上,我希望我太太去开个车,我授权她,她自己就把这个车给开走了,这是一个很小的应用。


第二个应用,像现在行业当中所提到的,像智慧路灯,以前的路灯只能做照明,现在它已经覆盖了充电信息,可以给车充电,可以增加监控,可以铺五g的网站,基站,可以传播天气新闻各个信息,所以它也变成了一个载体。


第三个,比亚迪在去年的时候已经开放了,我们现在用手机,可以用非常多的APP,但汽车的生态现在还没有严格的去完整开放。


大家都说汽车未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终端,但是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汽车里面的很多的数据跟信息并没有开放出来。


所以我们比亚迪去年推出了就是我们把汽车里的300多个传感器,60项控制权我们逐一开放,让行业当中的所有企业跟我们一起来配合,如何把汽车的智能生态逐步的去开放,所以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开放。


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过程当中

我们需要勇敢的突破


第三个词叫勇敢,我们必须做我们能够突破的事情,因为我们比亚迪,大家熟知,我们是做汽车行业,所以我们讲的更多的是跟汽车相关。像汽车里面的未来的智能驾驶,可能会用到非常多的图像传感器。


现在手机里面从最早的1个、2个图像传感器,现在基本上4个、5个、6个已经成为了标配,但车上的图像传感器还没有大规模的去应用。


我们汽车行业里面基本上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数字,未来汽车上应该至少要配10~12个图像传感器,这就是勇敢的去突破。


第二个就像现在智能的门锁,因为手机现在的生物识别已经充分的运用了,包括电动式的指纹、人脸识别、虹膜识别。


我们现在平时生活当中延续到的也是一样,刚才也提到了钥匙这个事,现在咱们家里的和办公区的门,大家也不会带一串的钥匙而去了,都是用生物识别,指纹、人脸识别,比亚迪也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多勇敢的尝试,它是个大分辨率的,要比手机的要高10倍以上的安全性。


第三个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因为我们本身是半导体企业,车上也回避不了的,电动化必须要带来功率半导体的自主化,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在大力发展IGBT突破。


包括我们现在最新上的一款“汉”,现在已经是中国第一款搭载碳化硅,大家都还在看硅基的IGBT的时候,我们现在的高端车型已经搭载了碳化硅,所以我们提到第三个词,就是在这个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勇敢的突破。


明年比亚迪会开发出多核32位的处理器


第四个词汇,是创新。各种终端,包括未来的智能驾驶,对算力的要求,图像传感器的增长,图像传感器的信息量需要非常多的传递,这个时候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算力。


这个时候,对半导体的核心层来讲,我们也必须跟应用终端,像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共同去开发更高性能的,车上叫MCU,我们从原来8位的、单核的32位的,到双核的32位,明年比亚迪会开发出多核32位的处理器。


电动汽车有一个说法,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控制端要非常多,再加上更高端的智能驾驶,要用到更高的算力。


几十年前的大型计算机,每秒的算力,人脑是可以想象的,一秒钟大概几千次、几万次,现在的算力,很多AI公司已经做到了,单颗芯片能够做到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的算力,这样足够支持我们在类似汽车终端以及其他终端,对数据的传输、计算、控制的要求。


包括功率半导体也是一样的,现在比亚迪一般的开发产品,大概分成三个阶段:量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2018年我们提出IGBT4.0,现在我们内部已经在储备5.0和6.0,我们要研发碳化硅,现在碳化硅我们已经果断的用在车上了。


未来会有哪些杀手级的应用?


问:能不能定义一个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东西,大家没有在做的东西。


王翔:我先讲一个能想象到的。


首先,我同意汽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平台还是智能手机平台,全球每年新增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14亿到16亿之间,在这个范围还有巨大的空间。


因为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地区,他们还生活在2G、3G时代,所以这个空间非常大。


未来十年可以预见智能手机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助手,汽车也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


有没有一个超级的应用或者是杀手级的应用?


可能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在五六年前开始投入生态链。


生态链是什么?就是消费类的智能家居或者可穿戴的周边通过智能手机连起来,作为和你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东西,包括手环、电饭锅、电冰箱都可以连接起来。


现在已经超过两亿七千万器件连接在这个系统里,这两亿七千万的器件可以用一个APP全部控制起来。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今天生活能够想象到的很多的东西,不管你在哪,都能通过智能手机的一个APP完全掌控。


举几个例子,可能大家也用过很多小米的产品,比如说电饭锅联起网有什么用呢?


实际上你去超市买一袋米,你可以扫码米上面的二维码,你从手机上就会知道这个米到底是五常大米还是泰国米。


我们在云端,有差不多几千个不同煮这种米饭或者熬粥的菜单,你选其中一个,就能够保证你煮的米饭在菜单里最好的


这些菜单怎么来的?是很多的使用用户来贡献的,也有很多是经过科学计算。


电饭锅已经复杂到不是简单的电饭锅了,可能100块钱以内都能买到一个最简单的电饭锅,那为什么我们的国人在五六年前的时候要花1000美金或者几千块人民币去日本和韩国买电饭锅?


因为它这个电饭锅有很多的技术在里边。


首先它是有压力的,是高压的,还有各种设计的模糊逻辑,有很多东西在里面,通过这些东西就能改善你的生活。


你想吃更好的饭,你所有的产品,你的窗帘、摄像头都能通过一个APP就能管理起来,不管你在和不在,这能带来很多的方便,这个超级的应用已经出现了。


在过去的几年,如果没有技术的发展,没有刚才二位讲的很大的算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整个网络基础设施搭建,这种东西在几年前是不能想象的。


我们只从很简单的改换人民生活的技术开始,还有很多领域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一直延伸到智能制造,用人工智能的很多算法都能解决。


所以我想每个企业都有都有自己的专注,你在这个领域里持续的投入,利用最新的科技,用开放的心态来推动技术演进,这是我们今天要做的,是我们正在做的和未来也会持续坚持的。


在我们这个领域里面,在小米集团里我们叫手机家或者AIoT,有人工智能能力的消费类的loT的产品是我们未来的很多年的一个战略目标,它可以连接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另外一个例子,通过技术,我可以让我的智能手机和我所有的智能产品无缝连接,比如说我回家之前,我在路上我听一首歌,我回家的时候就用我的智能手机碰一下我家里的智能音箱,我听的歌就能用更好音质的产品播放出来。


在汽车上一样,我触碰一下汽车的音响系统就能够带来这种享受。我离开车的时候离开家的时候再触碰一下,这东西又回到我的智能手机上面,通过我的蓝牙耳机来播放,就类似这样的似乎是很小的功能,它后边是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实现的。


智能家居到了一个爆发的点

会有非常多的机会


问:怎么看智能家庭?现在是不是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候?这到底是不是能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王翔:肯定是。因为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美国人、拉美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让生活更方便。如果这个技术不太贵,大家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使用,这是推动社会进步人类进步技术发展的一个核心的最基本的动力。


所以智能家居到目前我觉得到一个爆发的点了


这也是刚才讲的为什么今天会有数字经济,为什么大家都在不再质疑数字经济了,就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边,通过CPU能力的增长,存储能力的增长,算法的升级,造就了非常多今天的东西。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有机会真正改变人类生活品质的时候了。


如果把这个产品做得足够便宜,就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来享受,这也是小米的一个理想,就是让全球每一个人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科技平权,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间点了,我们做的东西还是非常不够的,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有非常多的机会。


比如说健康领域,现在我们有智能手表,手环能够监测你的心跳,监测你的运动,我们还有体脂称测量你。


我们还有一系列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集成起来,如果有更好的计算,能够连接到更好的资源,我们能够给每一个人提供更好的健康方面服务。


家庭所有的安全设施,你的门窗,你家的宠物都会通过这种智能家居的全套解决方案给你提供。


你家里的老人,你的父母,你长辈的关照,也能够通过这些技术手段,通过传感器。


刚才大家都讲到了很多核心的技术就是传感器的技术,智能家居的技术能够提供非常多的便利,把更多人的时间解放出来,做那些你喜欢做的事。


到今天这个时点,我们可以预期一个非常迅速的增长趋势,因为小米是从做To C开始的,我们所有的产品从智能手机开始直接卖给消费者了。


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有非常多企业界的朋友合作伙伴来找到我们,共同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比如装修的企业,在二次装修的时候,希望给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比如说房地产,大的开发商,酒店,也希望给他的用户加上一些智能的色彩,一系列东西都有非常多的要求。


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智能家庭和人生活品质改善的市场机会已经到来了。


延伸阅读:

5年一倍以上收益打底,公募最赚钱的30位顶级基金经理!|聪明投资者


独家深访高毅资产孙庆瑞:首谈19年投资进化历程,宏观是思考的背景板,现在的市场我的组合已在均衡化|聪明投资者


2小时完整版译文 | 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年会问答:很多原因都让我对中国持乐观态度|聪明投资者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