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师长的关化新是我军历史上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他于1938年5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境内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这位抗日烈士生前曾指挥部队创造了不少精彩的战例,鲜为人知的虎头山之战就是一场非常干净利落的战斗。

1936年秋,关化新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深入到敌后力量比较薄弱的枷板站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

8月26日,二师200余人来到枷板站以东的首德乡,分别驻虎头山下的李万解屯、郭连玉屯、刘殿奎屯和孟家屯,师部设在李万解屯。

不料,首德乡自卫队长周列夫将此事秘告了枷板站伪警察署,并转报县城里的日军指挥官。日伪军当即集结部队,准备空袭首德乡。

潜伏在县城的一名情报人员发现此事,立即派人火速告知正在开群众大会的关化新。

一些地方干部劝说关化新让部队撤出去躲在一躲。

关化新却说:“谢谢大家的关心。赵尚志司令常说,日寇是被我们打怕的,不是哄怕的。既然他们送上门来,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他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下令把老、幼、妇、弱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吸收一些青年农民参战,做好了战斗部署。

下午两点钟左右,伪治安200多人,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向我军驻地李万阁屯包围过来。

敌人在距离屯子200多米时停止前进,试探性地向屯子里胡乱地打枪,并用掷弹筒发射了七发炮弹。

屯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反应,敌人调头退了回去。

随后,日军“讨伐队”进至虎头山刘殿奎屯,也在距离屯子约200米的地方停止前进,先是一个军官在马上用望远望向屯子里窥视一番,打了一阵枪。

屯子里有个新参战的青年沉不住气,还了一枪,不料日军听到枪声不但没进攻,反到把队伍撤回到枷板站。

敌人撤退后,关化新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分析敌情。

他说:“今天日军和伪军都撤退了,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回事,本质上却大有不同。伪军是因为怕我们才撤走的,他们知道我们从来不随便打枪,正好下台阶,怕吃亏就溜走。

“可日军却不然,他们是因为我们打了枪,报了警,达到了火力侦察的目的,欲进则退,他们一定会卷土重来。”

一名干部急切地问道:“那怎么办?”

关化新沉思片刻,右手忽然握紧拳下用力一挥,坚定地说:“就这样打”。

他看了看二团长刘登举说:“这次战斗的主攻任务是二团,坚守刘殿奎屯阵地;三团埋伏在刘殿奎屯周围的南、北、西三面,不和敌人正面接触,待敌人进屯后,把他们包围起来,与二团配合,内外夹击,全歼敌人;一团的任务是在二团的外围,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他又说:“这次战斗是一场激战,要千方百计打赢这一仗。今晚的口令是:孔明!”

为迷惑敌人,指挥部秘密转移到孟家屯,二团战士故意从徐家大院撤出,扬言开往枷板河,实际转移到刘殿奎屯埋伏起来。

一切布置就绪,将士们严阵以待。

深夜,敌人摸上来了。埋伏在西大沟的一团战士隐约看到有四、五十名日军,抬着两挺重机枪、五个掷弹筒,还有两个骑马的军官随后,从官道向东行进。

战士们暗暗称赞:“关师长真是个‘孔明’,神机妙算!”

偷袭进来的日军来到刘殿奎屯西部距屯200米的地方停下来,两个骑马的军官商量后,兵分三路向屯子里搜索前进。

日军从三团埋伏的阵地旁擦边而过,战士们纹丝没动,没被敌人发现。

鬼子进屯搜索了一番,见没什么动静,认为抗联部队撤走了。他们退到刘殿奎屯大门外,三个小队分别把枪有次序地码成三垛,坐下来休息。

后半夜两点多钟,夜深人静,二团团长刘登举下达了战斗命令,埋伏在院墙上的战士同时对准日军猛射。

顷刻间,日军倒下了一片,有的刚想去拿枪就被击毙了。

二团一营长王福亭带领七名骑兵打开日本占据的曲守义大院东大门,日本兵就从西门往出逃窜。结果,又遭到埋伏在西大沟三团战士的堵击。

二团二营刘营长带领战士也闯入敌营,击毙两个炮台的守敌。有的鬼子企图反扑,用两挺重机枪封锁住二团刘殿奎大院大门。

二团冲出大门与三团配合,两面夹击日寇,夺得敌人占据的最后两个炮台。

从后院驱赶来的13名日军被逼到墙角,全部被消灭。

27日晨4时,这场战斗胜利结束,共歼灭日军43人(其中1名少佐),缴获掷弹炮5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大小枪51支、子弹3箱、望远镜1架、指挥刀2把、马2匹。

这次战斗规模虽然不大,却赢得干净利落,被称为“虎头山之战”,载入东北抗日联军军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