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和运-9“搭档”不香吗?

【每点新防务(1070期)·4月18日】:在今年春节特殊情况下,中国空军在万众期盼中,接连出动了多架次运-20和运-9型运输机搭载着医疗物资和人员,从乌鲁木齐、沈阳、西宁、天津、张家口、成都、重庆等全国7地机场起飞,向武汉驰援!这也是运-20和运-9两种我国空军运输机执行如此成体系的大规模联合紧急空运任务,不但凸显了这两种运输机的成熟性能,也展现了我军对大规模运输机群的紧急出动与协调指挥能力。但从这一次的大规模运输行动中,也暴露出我军在运输机领域依旧存在着“短板”!

运-20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200吨级别战略运输机,目前已经使我军具备了与美国C-17、俄罗斯伊尔-76相同的军用运输能力。而运-9的二次改进升级,也使得我军拥有了和美国C-130J、巴西KC-390等类似的战术运输机。但是从载重量上看,运-20的60多吨有效载荷与运-9的20吨有效载荷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运载量间隔。而在美军运输机体系中由于在战术型C-130(20吨级)、战略运输机C-17(77吨级)之上,还存在这一个载重量高达122吨的巨型C-5“银河”运输机。在这样的搭配下,各级别之间虽然依旧存在着50吨左右的有效载荷间隔,但美军硬是凭借着500多架C-130系列、220多架C-17和111架C-5抹平了这个差距。

而由于我军目前只有对标美军战术级别的运-9和战略级别的运-20,还没有更大型的C-5运输机,所以这种依靠数量弥补机型搭配缺陷的办法,我军目前还无法照搬。这样一来,我们只有自己研制新型运输机,来补齐20吨到60吨之间的机型缺失。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有两种:一是节约运输20吨以上到60吨以下物资所需运输机的架次;二是补齐这个“短板”后,打造我们自己的军用运输机体系。这对于我军打造新时代的现代化军队具备重要意义,可以更加有效为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

中国需要自己的“A400”吗?

其实对于我军在运-20服役后凸显出来的与运-9之间巨大的运载量“鸿沟”,曾有网友认为完全可以用量产更多的运-9或运-20来抹平。比如我军在日常运输中需要大量使用30-50吨间的运载量,那么就可以用多架运-9或运-20完成;或者也可以像这次驰援武汉时采用的运-20与运-9进行“混编”搭档。可第一种方案将面临着运-9毕竟是从更老的运-8改进而来的,整体设计已经不先进了,所以我军也没有大量生产其运输型,只是用其机体改装出了多种“高新”系列特种飞机来探索和完善我国支援机型的建设。

而第二种方案中的“混编”使用,乍一看好像很合理的利用了两种运输机的运输载荷吨位,可实战中如果要运输大量30吨的装备到前线,运-9直接表示“臣妾做不到”,可要是动用大量运-20的话又会产生大量冗余浪费。所以我军在解决战略级别的运-20研制工作后,需要集中力量研制一款介于20吨到60吨之间的中型运输机。而具体吨位则可以向欧洲多国联合研制的A400M与日本研制的C-2运输机看齐,在保证货舱尺寸后,将可以包办我军大量轮式、履带式和两栖式主战装备的快速调动需求,真正让我们的“陆军老大哥”成为“飞翔陆军”!

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第10届珠海航展现场,中国陕飞集团公司就已经展出了新一代运-30中型运输机模型,从外形上看,运-30和欧洲联合研制的A400M军用运输机十分相似,不过,两者却并非是同样吨位的运输机。外形和运-30相似的A400M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41吨,载重37吨;相比之下,运-30的最大起飞重量大约为110吨,但载重却基本和A400M相当,表明运-30性能十分优异。如果这样的运-30可以成功量产,那么我军大量包括04式和97式步兵战车在内的新型武器装备则都可以被顺利运输,从而将运-20解放出来执行更重要的战略运输任务。

A400M会是运-30的参照蓝本吗?

西欧国家联合研制A400M的时候,是要利用这个型号实现机动部队在欧洲范围的战略机动,满足替代C-130和C-160功能的要求,并要依靠A400M提供机动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A400M货舱截面尺寸比伊尔-76和C-141都要大,虽然载荷量比大型喷气运输机小,但可运载车辆、装备的种类却要多得多。伊尔-76/C-141货舱可以运载师编制(不含坦克等重装备)内70%的武器,A400M(安-70)则可以运载90%的装备,专门编制的快速反应部队则可以实现100%空运机动。如果运-30的运载能力可以与A400M类似的话,那基本上也能满足我军的运输需求。

虽然A400M的37吨载重量可以满足北约的使用需求,但它的货舱截面积却因为不规则的顶部形状对高度的限制,导致顶部宽度只有2.68米,并且在使用最大底部4米宽的区域时,对应的顶部高度只有3.1米;而如果使用货舱内部最大3.5米高度时,底部最大宽度则只有3.7米。所以我军的运-30需要在保证30多吨载重量的同时,吸取A400M货舱的设计缺陷,最好能将货舱截面积设为较正规的矩形,而如果最大可利用宽度能达到3.8米、高度为4.1米的话,那就有可能装载直升机、雷达车等较大尺寸的装备了。

而兵员空运的重要性虽然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兵员运输对载荷量远没有对货舱尺寸敏感。但如果运-30的货舱能够相较A400M进行扩大,也会对兵员运输有利。而且较大的货舱也可以设置双层运输舱,运输武装步兵的数量几乎可以翻倍——比如这次空军援助武汉时动用的伊尔-76,就是采用了临时加装货舱隔板的方法多运了一些人员。当然伊尔-76因为货舱截面积限制,第二层人员隔舱只能利用中间机体最宽处。而新研制的运-30中型运输机则可以凭借较为规整的矩形货舱,将第二层隔舱的可利用率进行大幅提高!

运-30的“心脏病”还是存在

其实在目前我国陆军与空降军的几十种装备中,虽然一些较为“规整”的装备可以较为顺利地被运-30加宽、加高的货舱所容纳,但是如果碰到像自行突击炮、自行高炮等长度“超标”的大家伙,除了动用运-20之外,就只能需要运-30的设计人员多与其潜在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在取得未来可能会被运-30运输的装备各种形态的尺寸参数后,运-30就可以将其归类、筛选,从而从中选出其可以有效运输的大部分装备——运输机也无需做到任何装备都可以运输,毕竟更好的“费效比”才是衡量一种装备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但即便运-30能达到较高的“兼容性”,也要首先解决困扰运-30从2014年首次展出模型后至今6年还没有消息的最大“门槛”——发动机。要知道欧洲联合研制的A400M虽然没有用上涡扇发动机,依旧选用了被认为“过时”的涡桨发动机,但A400M恰恰需要涡桨发动机所带来的节油、减重、发动机反冲等特点,并且得益于欧洲拥有多家可以为A400M提供高性能涡桨发动机的厂家,所以最终在A400M机翼下挂载的是4台TP400涡桨发动机,单机功率高达恐怖的11000kW!而我国目前所能拿出来的最大功率涡桨发动机功率也不超过6000kW,差距还是异常明显的。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借助运-20项目所带动的“涡扇-20”国产计划,来为运-30选配涡扇发动机,可是涡桨发动机的短距起飞性能要好于涡扇,同样规格飞机起飞场地长度可以缩短近30%,尤其是涡桨动力抵御沙尘和杂物的能力强,可以在完全未铺设的土道面上正常使用,这一点对于需要更多的在前线野战机场起降的运-30来说则更重要。所以未来运-30大概率还将与A400M一样使用涡桨发动机,或许这也是运-30这几年没有消息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建造机体和设计货舱等问题,在我国集中力量攻克了运-20这道难关后,就已经不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了,所以运-30项目何时能看到原型机,就只取决于我国的大功率涡桨发动机的研制进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