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是否多余?

【每点新防务(1071期)·4月20日】:舰炮是曾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火炮家族中的一员,也是最早安装在水面舰艇上使用的舰载武器,在其5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了许多海战奇迹。在20世纪50年代后,导弹武器的出现,对舰炮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然而,经过几次海战检验,舰炮在舰载武器中的重要地位重新得到了确立。例如,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期间,英国的MK8型114毫米舰炮共发射了包括诱饵弹在内的8000余发炮弹,有效地打击了阿根廷的空中和地面有生力量,并击落了七架阿根廷战机,为英军夺取马岛海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各种现代科技逐渐被应用在了舰炮武器系统当中,在精度、威力、性能以及远程精确打击等各方面能力都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为了对新作战需求的满足,舰炮武器系统因为具备射速较高、携弹量较大、反应迅速、作战能力较强、抗干扰能力突出以及价格较低等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对各国海军在武器系统方面的发展来说,对舰炮武器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海上作战中重要的武器装备,对于国家军事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武器技术的继续发展,在进入21世纪之后,舰炮武器系统逐渐有着重回大口径的趋势,并且以激光和电磁轨道炮为代表的新形式“舰炮”系统的出现,舰炮的作用在导弹化成为主流几十年后,再次成为了现代化海战的“明星武器”。而当前舰炮最为主要的使命和任务是:①针对岸上目标实施压制和摧毁,展开火力支援;②跟其它武器系统之间相互配合,针对海上的各种中小目标进行打击,从而应对低强度的海上冲突以及警告性打击等;③负责舰艇以及重要区域的近程和末端防空反导防御;④在舰炮的射程之内进行区域信息对抗,主要包括对战场的侦查、设计效果的评估等,进行干扰和照明等任务。

舰炮的防空、末端作战能力

在现代化海战中,虽然自导弹出现后大多数防空任务都被交给了各型防空导弹,但作为军舰近防武器系统的“副炮”依旧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成为所有军舰的标配。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舰艇防空反导的指导思想是采用多型武器在不同距离上梯次拦截目标,以此提高系统的拦截效率。近防武器系统在国内、外已发展了多型,如“守门员”、“密集阵”、“海上卫士”、“卡什坦”、730、1130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舰艇末端防御需求的出现,对舰艇末端防御舰炮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我国海军军舰所面临的的威胁上看,现有的730或1130近防炮只能满足当前任务需求,而随着我国周边敌对势力和潜在对手均装备了超音速反舰导弹,例如T·W的“雄·风”Ⅲ达到2.5-3.0马赫、印度的“布拉莫斯”达到2.5-2.8马赫、越南的“宝石”达到2.5-2.6马赫、KH31约为2-3马赫,日本的ASM-3预计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有可能达到5马赫,均已形成战斗力。而美军更是提出了加快装备亚音速和超音速相结合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的设想。

除了近期开展的LRASM项目,美军还开展了高超音速导弹的研究工作,如X-51A,射程大于1000公里、速度可达到6马赫左右,其突防能力将比超音速导弹更为强大。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几年内,美国海军武器装备中将出现亚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武器并存的局面。而除此之外,这些国家还逐步具备了装备空基、海基、陆基等多种模式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具备了一次发射数十、甚至上百枚各型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能力;甚至随着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成本低并可大量制造的无人机、无人舰艇,进行隐蔽攻击和自杀攻击的能力,从而成为进一步分散我国海军军舰防御能力的干扰源,使我们军舰的各型导弹、主炮、副炮所能拦截的批次与总和被白白消耗掉,使其早早退出战斗。

所以,随着各国对反舰导弹研发成果的逐步呈现,目前反舰导弹已然成为了水面舰艇最大的威胁之一。而我国海军军舰为了实现对舰炮武器系统所具备防空反导能力的提升,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强化:①加大射速;②拓展弹丸威力;③提升命中率;④对弹炮结合系统进行拓展;⑤利用过天顶射击方式。并且中大口径的舰炮武器通常需要采取提升射速、利用预制破片弹以及制导弹药等方式提升防空反导效能。所以研究高性能弹药以及创新防空作战的样式,对提高舰艇综合防空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舰炮对海打击能力的弱化与对陆打击能力的增强

相对于中、小口径舰炮在遂行防空与近防作战的分工而言,大口径舰炮所发射的威力巨大炮弹则是军舰对陆打击的最佳利器。舰炮与舰载导弹武器相比,具有反应速度快、射击死区小、持续射击时间长、不受干扰、易于维护等优点,能够伴随水面舰艇对敌实施持续攻击和防御,可以有效完成对岸火力支援、对海攻击和防空反导等多种作战任务,在未来海战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因为“超视距打击”的提出和导弹技术的发展,现代海战中的两方在海上作战时首选的依旧是反舰导弹等远程攻击武器,在数百、上千公里外就可以向敌方发起打击。

但是,虽然舰炮的“对海”能力被导弹所取代,但依旧可以凭借低成本与高火力强度的优势,成为现代两栖作战登陆时的必选武器,其重要性还要远远超过价格昂贵、火力密集度差的各种导弹。但这也存在着为了保证军舰自身能够随时待在防守方火力范围外,而己方的舰炮又要能够有效打击到从滩头到内陆的广大纵深区域的矛盾。美国海军按照上述要求提出承担对岸攻击任务的舰炮射程至少应该达到117公里。制导炮弹的117公里射程主要由3部分组成:战舰距海岸距离至少为46公里;射程必须达到陆上纵深30公里,以开辟滩头阵地并保护滩头部队;在以上基础上,舰炮还应具备41公里的纵深射程,以压制敌方纵深火力阵地,确保己方滩头部队的安全。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研制各种增程弹药外,还需要研制远超现在主流的130毫米以内的155毫米大口径舰炮。当然,美国因为维护其全球霸权的目的,对发展海军大口径舰炮一直不遗余力。1996年《由海向岸机动作战》研究报告提出,超视距精确打击是美国海军未来海上火力支援的主要需求。2002年《远征机动作战对火力支援的需求》研究报告对1996年报告进行了深化和提升,提出了联合火力打击中对海上火力支援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具体需求,即近期目标是升级MK45-2型127毫米舰炮,采用增程制导弹药,实现75-117公里的最大射程;中期目标是研制155毫米先进舰炮系统(AGS,专为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研制),采用远程对陆攻击弹药(LRLAP),实现117-180公里的最大射程;远期目标是研制舰载电磁轨道炮,采用高动能弹(HE),实现180-360公里的最大射程。

当然,经过十多年的折腾,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美国海军在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上安装的2门巨大的155毫米AGS舰炮,并没有发挥其设计威力。虽然为了安置这两门巨大的155毫米舰炮,原本成为现代驱逐舰主力武器的导弹垂发系统,不但被挤到了舰舷两侧,而且数量也为了多带炮弹被进行了削减。可搞笑的是,美国海军的AGS先进舰炮系统和LRLAP远程对陆攻击炮弹,成为了整个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上成熟度最高的系统。但由于这个项目的建造数量被一再削减到3艘,所以不但AGS舰炮造价惊人,就连平时应该卖“白菜价”的炮弹,也因为缺少规模效应而飙升到了80万美元一枚的“天价”!现在又因为单发的80万美元高价,进一步导致美国海军也不舍得为仅有的3艘朱姆沃尔特级大量采购。于是,这个世界上当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155毫米大口径舰炮,还为来得及“成功”,就已经面临着“下岗”危机了!

可是从155毫米舰炮所展现出来威力和成本优势(使用非LRLAP弹药)来开,大口径舰炮依旧是一种值得研制的武器系统。并且由于我国海军已经开始装备055型万吨导弹驱逐舰,拥有担负起这种大口径舰炮的基础能力。虽然未来舰炮极有可能向着电磁炮的方向迈进,但在电磁炮小型化与对电力需求减少之前,还有较长时间的空档期,这对于我国研制155毫米舰炮作为“过渡”装备来说,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并且,我们海军或许会在对海打击、对岸打击以及对登陆部队进行对陆纵深掩护时,具有除了导弹外另一种廉价、精确、覆盖面大的火力支援武器!

新式“舰炮”:轨道炮与激光炮

虽然美国海军的AGS先进舰炮与使用的LRLAP远程炮弹性能十分先进,并且命中率奇高——只有20米误差,但实际测试中LRLAP炮弹的附加伤害却十分低下,况且130公里左右的射程其实对于美军制定的对陆打击要求来说,其实也只是刚刚够用,丝毫没有提升余地。而与传统身管火炮相比,电磁轨道炮在炮口初速、打击范围、打击时效等方面显示出诸多优势,使其能够有效遂行海上反舰作战、空天反导防御以及陆军沿海防御等使命任务。当然,在这一领域,美国依旧以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规划和试验时间长而占据优势,但我国在该方面的进展可谓“神速”。所以,未来两国谁能首先在军舰上安装具备实战能力的电磁炮,或许还真不好说。

美国海军对未来舰载电磁轨道炮提出了具体的战技指标:炮管长度不超过12米,战斗射速为6-12rpm,标准射弹重量20千克(包含推进弹托等附件,实际飞行重量为5千克);射弹初速2500米/秒,射程360千米,炮口动能64兆焦耳;射弹应以马赫数8以上的超高速进入外大气层,并在3分钟时间内以17兆焦耳以上的动能命中目标,命中圆概率误差不超过3米;全自动弹仓应能储备2560枚以上射弹,除作为基本配备的高动能弹外,还应配备高爆破片弹、反辐射弹等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弹种。这样的设计如果能够完全实现,那么传统舰炮肯定会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虽然我国电磁炮技术参数没有公布过,但以我们多年“参考”美军装备开发的历史来看,基本上只有超过、而不会考虑“持平”!

如果说电磁炮武器是“终结”传统军舰上舰炮主炮的“杀手”的话,那么激光炮就会成为“终结”舰炮副炮的“凶手”了。自从2017年美国海军使用一台装载在庞塞号两栖运输舰上的激光武器,成功击中了一架无人机之后,美国海军就不断的在推进激光炮的“上舰”进度。可以说,在激光炮的开发速度上已经超过了美军在电磁炮上的现有进度:2020年2月被美国海军已经在其杜威号驱逐舰上部署首款光学眩目拦截器海军系统(ODIN,中文名奥丁),旨在清除潜在的无人机系统威胁,从而让战舰在高风险海域航行时更安全。“奥丁”是一种低功率激光拦截系统,主要利用激光束让来袭无人机的传感器和摄像头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使有人驾驶系统的飞行员瞬间致盲,失去战斗力。

当然,以“奥丁”系统的威力而言,还难称之为“炮”,美国海军也只将其定位成对无人机等低速、机动性差的目标的拦截武器,拦截作战也只是凭借激光束“晃瞎”目标传感器而已,距离真正可以实现远距离对敌方海上目标实现“硬杀伤”能力还有些距离,但以最新的消息来看,美国海军距离实现这一步已经不远了:美海军计 2021年在“普雷贝尔”号导弹驱逐舰上配备“太阳神”高能激光炮,用于拦截小型水面艇和无人机。该舰届时将成为美海军首艘搭载具备实战能力高能激光炮的驱逐舰。“太阳神”激光炮具备发射60千瓦级高能激光束的能力,可以直接让敌方小型舰船或无人机瘫痪或彻底损毁。

而据美国公布的未来“太阳神”发展项目规划,美国海军将加快高能激光武器计划研发与部署进程,争取两年内在导弹驱逐舰上批量安装“太阳神”激光武器系统,并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最终在2020至2022年实现不需要对战舰进行大规模改装就可以进行快速部署的目标。可以预测,上述目标一旦得以实现,将会极大推动美水面舰艇激光武器实战化的进程。虽然我国海军还没有公开进行舰载激光武器的试验,但以我国先进军事装备开发拥有紧追美军的先例,而且我国在定向能领域的深耕积累还要强过美国,所以,我们有信心在不久之后,就能在我国海军军舰上看到我们自己的激光炮,并使其与电磁炮一道,成为人民海军军舰上保卫祖国的强大武器装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