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贪婪无耻的强盗英国人以武力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当时的清廷腐败无能,委曲求全,导致此战英军节节胜利。

1841年,在经过精心的策划准备后,英国军队以猛烈的火力攻陷广州的门户虎门后,在同年五月份占领广州城北郊的高地“四方炮台”。

清廷的钦差大臣奕山不思进取,摇尾乞降,最终和英军签订了《广州和约》,英军堂而皇之的军队司令部设在“四方炮台”之上。

这些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本就是为了肮脏的鸦片贸易而进攻中国,在见识了清廷上下官兵的软弱后,更加肆意妄为。

丑陋的英军侵略者,时常成群结队,在广州市北郊烧杀抢掠、强抢民女,事后还纵火焚烧民宅,以毁灭证据。

一向以“文明绅士”自称的英国人,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将这些行动称之为“粮食征发队”,他们在城郊流窜作案,各处村庄的百姓农人深受其害,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拖牛捕贪不足,拖人妻女赭人屋。”

当时居住在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的一位文人,记录下了英军无耻的暴行,成为了一百多年前那场侵略战争的铁证,可以说这些英军和后来的日本侵略者,可谓一丘之。

这一日,三元里村民韦绍光的妻子因事出门,碰到了四处抢掠的英军,因而遭到拦路调戏,韦绍光怒火中烧,忍无可忍之下揭竿而起。

他联合平日里积攒了众多怨气的村民,拿起扁担镰刀锄头等农具,当场打死七八名英军,其余侵略者见状不妙,急忙落荒而逃。

次日,众多村民齐聚一堂,他们认为英军横行各地,丧心病狂,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恐怕会回去通知大队人马,进而对各地村庄进行报复。

三元里有一座古庙,供奉的是道教的真武大帝,这座庙宇香火鼎盛,因道教中以“天地水”为三元,因此被乡民们称之为“三元古庙”。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这一天,三元里的村民,凡是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集聚在三元庙前,商议退敌大计,他们首先将老弱妇孺疏散到其它村庄,以免被一网打尽。

庙中有一三角令旗,黑底牙边,上面绣有三颗芒星,传说三星旗代表着“天时地利人和”,村民在令旗之下共同盟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广东地区深受封建宗法制度影响,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以三元里为中心的各处村落,皆派出青壮年,相约伏击英军,以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三元里附近有一处山岗,四周高而中间低,树木葱茏,地势复杂,此地便是牛栏岗。

村民们对这里的地势极为熟悉,决定利用此地的地势进行埋伏,他们发挥底层人民的集思广益的智慧,一面派人去“四方炮台”佯攻,以诱敌深入。

其余大部分人,则埋伏在山岗之上,等待英军进入埋伏圈。

不久后,英军司令卧乌古果然上当,以为村民们乃乌合之众,率军轻敌深入,最终进入包围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只听得一声炮响,彩旗挥舞,广州北郊村民联合起来的平英团,犹如潮水一般,拿起土炮、大刀、长矛、锄头、铁犁等武器,纷纷砍向了这群西洋强盗。

恰逢此时,天佑中华,下起了倾盆大雨,英军的枪炮全数哑火,只能被动挨打,卧乌古且战且退,在众多护卫下,才堪堪退回了“四方炮台”的司令部内。

此役,共有包括三元里及其附近103乡的村民们参与了战斗,他们不仅击毙了英军少校毕霞,还打死打伤了上百名侵略者。

“自从航海屡交锋,数万官兵无此绩。”

这一仗,打出了广州人民的血性,极大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并且平英团还包围了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

次日,广州各地民众闻讯而来,数万人将英军围困在了当地,准备发动总攻,而狡猾的英军司令卧乌古见大事不妙,转而派人威胁广州知府,命令其立即疏散群众,否则就要撕毁此前签订的和约。

最终,毫无廉耻心的清廷官吏助纣为虐,不仅未派人帮助平英团,反而从中掣肘,联系各地乡绅,立即向各地村民施压,最终这一场抗英斗争被封建统治阶级消解于无形。

不久后,英军正式撤出“四方炮台”,退回海上,英军代表义律还大言不惭说:百姓此次刁抗,蒙大英官宪宽容,后勿再犯。

三元里的村民则在各处贴出《申谕英夷告示》以示回应: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一百多年,期间清廷丧权辱国不计其数,而广州三元里平英团的英勇事迹及其告示文字,至今读之,犹然令人心生敬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