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新减排目标存机遇:专家指新能源就业机会可达传统3倍

日前中国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9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吹风会”上,多位官员和学者表示,新目标一方面对外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另一方面倒逼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逐步显现。

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能源转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传统能源1.5-3倍的就业机会。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速度也将加快,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将纳入碳市场交易。

资料图。新华社 图

研究:中国新目标将使全球升温幅度缩减0.2至0.3摄氏度

9月22日,国家主席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新的目标比此前提出的目标更进一步,并首次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年限。2015年,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时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15年底通过的《巴黎协定》提出,期望在2051年至2100年间,全球达到碳中和。

“中国此次向全球明确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点,是对《巴黎协定》原定目标的主动提升。”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认为,新的目标比此前力度更大,方向更加明确。

据独立气候研究机构气候行动追踪组织(CAT)测算,根据《巴黎协定》,共有近200个国家在协定中承诺减少碳排放,但这些承诺仍将导致全球气温到2100年为止升高2.7摄氏度。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将缩减0.2至0.3摄氏度,达到2.4摄氏度。

李高称,从目前国际舆论的反馈来看,中国此举获得的都是积极正面的评价,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相比美国于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而言,这意味着“中国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方,坚定不移地推动构建公平和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气候变化对于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比原来想象的可能要更加剧烈,进展会更快,影响的程度也会更大。”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称。

他介绍,当前已经有121个国家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由于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与能力不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有早有晚。发达国家和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小国更容易率先实现碳中和,而像发展中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处于全面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能源需求大,能源结构转型经济体量大,碳中和实现会有所滞后。

据悉,截至2019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目标,基本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多位官员和专家在会上表示,新的减排目标不仅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更是为国内接下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等工作提供了抓手。

何建坤认为,中国的减排目标对外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对内明确了低碳转型的目标,倒逼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来推进低碳化”的转变。正如习近平主席此前强调的,“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0》,我国当前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5.3%。何建坤分析,要实现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本世纪中叶我国必须建成一个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近零排放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占比要到70%-80%。用电来源于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也要从目前的32%,达到2050年的90%以上。他估算,这意味着未来这30年需要投资100万亿人民币以上。

但另一方面,何建坤认为这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风电产业等可再生能源产生单位电量的就业人数是传统能源的1.5-3倍,可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这是更加体面、更加高质量的就业的岗位。201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直接就业人数约为408万人,已经接近煤炭产业从业工人总数。

据悉,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目前已有多个城市、企业、大型会议等设定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19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1402家绿色工厂、118家绿色园区、9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097种绿色产品纳入了国家绿色制造清单,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项目领域累计绿色信贷总额超2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46.9%,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

何建坤表示,在“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省份要提出本地的二氧化碳达峰目标,甚至碳中和目标。要动员地方和行业的积极性,争取有一批东部沿海省市和重点行业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十四五”将加快碳市场建设

李高表示,新的减排目标影响深远,不仅关乎温室气体排放,更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各行各业发展明确新的阶段性战略安排。“过一段时间大家会看得更加清。”

“十四五”乃至更远的时期应如何行动?何建坤认为,一方面要加大节能力度,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的反弹,争取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到2025年左右煤炭的消费量能够呈现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现在一般预期2020—203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还会有5%左右。而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峰,也就是说能源消费的增加,主要要依靠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这种非化石能源的增加来满足。”他称,其中,主要大力发展水电和风电,未来10年平均每年应增长1亿千瓦以上,新增的10亿千瓦相当于美国目前的发电总量。

李高表示,在二氧化碳减排中,过去利用行政手段比较多,未来行政手段仍然需要用,但也要进一步拓展、利用市场手段。据悉,我国7个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陆续启动运行以来,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

他称,“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除发电行业外,把其他重点行业加快纳入进来,例如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过去若干年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涉及基础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行业人员培训等。

“新的减排目标要求很高,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李高直言。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也提到,新目标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倒逼机制,带来经济竞争力、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协同效应。

实习生刘芳 南都记者林方舟 发自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