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疫情下,已有多个粮食出口国采取了保护性出口禁令,给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联合国近期预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23日下午四点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处召开第六期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本次视频会的主题是“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发言者之一是拜耳管理委员会成员兼作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康德。

发言要点

发生疫情后,全球的经济产出大幅下降,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而受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需要在食品上花费最多的,就是贫困人口。

世界同时存在饥饿问题和浪费粮食的现象。粮食系统的供求并不平衡。

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将粮食价值链封闭在本国,仅仅关注本国的粮食问题,这种民族主义的做法,不是有效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

粮食系统整个产业链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变革和转型需要时间。需要从整体的、系统化的视角去看粮食系统的发展和转型,把点连成线。

要增强粮食体系的韧性,需要把精力首先集中在小型的农户上。从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来说,对小农户的投资也是最重要的。

疫情之下的全球粮食系统状况如何?

疫情敲响了粮食系统亟需转型的警钟。之前很多人认为粮食系统没有问题,一切运转正常。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系统当中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整个粮食系统的供求并不平衡。

从消费的角度看,很多的酒店、餐厅因疫情原因不得已要关门停业。在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也门等国,很多人生活在饥饿当中,但是在很多的国家又出现营养过剩所导致的肥胖问题。世界上一些地区存在饥饿问题,另一些地区又有浪费粮食的现象,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纽约州一家家庭奶牛场因产能已满,倾倒牛奶

从供应的角度看,关键挑战是全球粮食生产消耗太多资源,太多的土地、太多的水,这也造成了环境的退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我们现在的生产方式,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给所有人,也没有办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国际贸易下降,粮食民族主义抬头。

发生疫情后,全球的经济产出大幅下降,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而受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需要在食品上花费最多的,就是贫困人口。

这是在疫情之上更大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应对的一个挑战。

同时我们也面临其他粮食安全的意外状况,例如蝗灾,自然灾害加经济危机,这就意味着大家的生活会更加地艰难,尤其是对于最脆弱的人群而言。

经济危机以外还面临自然灾害

有些观点认为,疫情可能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例如,中国在过去四十多年采取的改革开放政策,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对中国减少贫困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出现了一个民族主义倾向:一些国家和地区想要关闭他们的国界,一方面是希望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将粮食价值链封闭在本国,仅仅关注本国的粮食问题。

这种民族主义的做法,并不是有效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我们需要国际合作,而不是退回民族主义,只考虑一个国家的利益,不然将导致更多的饥饿和贫困。

粮食系统如何转型?

粮食系统整个产业链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变革和转型需要时间。需要从整体的、系统化的视角去看粮食系统的发展和转型。

而我们现在在疫情当中也看到,各个国家无法采取足够快的措施应对粮食供求的变化。粮食系统需要更有韧性,而这依赖于创新。

创新的层面讲,我们需要研制比如更加能够抵抗病虫害的植物,更抗旱的大米等等,都需要新的育种技术来大幅增加产量,本土化其创新技术,同时也需要确保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

创新技术能够为人所用,很多时候也取决于公众是否能够接受该新技术,当公众对该生物技术存在质疑时,对相关监管机构,对整个体系都会带来压力。

我们需要有一套连贯的政策框架,需要有高效的、基于科学的监管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创新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才能让农民、让消费者、让整个地球受益。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意外事件,粮食系统对这些变化的应对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需要确保系统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有更好的联系,把点连成线,把整个价值链打通,那就是从农民到消费者,以及中间所有的阶段,还包括政策,以更加一体化的方式来进行变革和转型。

无人机技术

图片来自网络

经济数字化,是目前最大的一个机遇。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技术实现更精确的农业种植方式。

一个例子就是中国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深刻地改变了耕种方式,给小农户带来多种好处。小农户可以以较低价格租用,更快完成种植,同时提高了其工作安全性,从环境的角度看,投入也少了很多。

小农户在粮食系统转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要增强粮食体系的韧性,需要把精力首先集中在小型的农户上。

从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来说,对小农户的投资是最重要的。在与小农户的合作上,过去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劳永逸的通用方案。有一些具体方法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是并不能大范围施行。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很多小农户的规模太小了,没有办法直接与他们接触。而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找一些地方的合作伙伴,帮助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小农户。

在近几年,我们主要是采用一种“生态系统”式的方案,通过整合来帮助地方的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具体措施可能包括小微贷款,针对最佳实践的学习培训,一些产品的应用推广,帮助他们进入市场,向他们提供有关价格、天气等信息。

生态系统式方案,整合多项措施

图片来自网络

创新技术不应仅仅用在比如北美、欧洲、南美市场,同时还可以应用于比如亚洲、非洲等地区,在其他地理位置的市场上也可以为小农户造福。

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考虑如何来赋能小农户,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我们现在粮食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还需要和其他行业,包括粮农组织、研究机构、地方机构,一起合作,在当地打造一个更完善、更健全的生态系统。这在中国,在东南亚,还有在非洲都是如此。

目前中国农业领域研发水平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

中国在医药研发和农业研发方面实际上仍存在很大差距。

从拜耳企业经验看,我们有一些专注于人类健康方面技术的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投资很多,但在农业方面的投资还不是很高,尤其是在种子行业。

我们是有在中国增加研发投资的意愿。从发展和政策的角度,实际上是有一些改善的空间,需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