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自古沒有常勝的將軍。但是事實無絕對,中國悠悠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名臣和名將輩出,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的十大不敗軍事統帥。

一、兵聖——孫武

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爲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爲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着《十三篇》是我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爲“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爲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爲國際間最着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二、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菏澤市定陶區)人。 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所着作的《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合稱爲《孫吳兵法》。說到常勝將軍,吳起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無一敗戰的將軍。不過可惜的是,這位英勇的常勝將軍,最後的結局也非常的不好。

三 、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他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秦國的名將,中國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可以說他爲秦朝的統一立下的汗馬功勞,他一生打了70多場戰,無一敗績。白起是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的著作《白起兵法七篇》、《神妙行軍法》。白起一生無敗繼,準確的說是37年戰鬥生涯都是全殲對手,比其他的那些人牛大發了,只是因爲儒家思想作祟才被各種貶低。

四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爲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爲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李牧是一個軍事天才,指揮大軍團作戰和玩的一樣,指揮打仗從來沒有輸過。

五 、一統六國的悍將——王翦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他的軍事生涯中未敗一役。王翦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戰。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拔九城,奪取趙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趙國,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虜趙王遷,趙王降,趙成了秦的一個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於是派王翦將兵攻打燕國,擊破燕軍主力於易水西,燕王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使王翦子王賁擊楚,還擊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王翦用兵非常保守。他的軍隊數量一定要多於敵人的軍隊數量,他纔會出征。

六、國士無雙—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他被人稱之爲兵仙,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劉邦曾今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關於韓信,除了他優秀的軍事才能以外,還有一個關於他的歷史典故“胯下之辱”。他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才能,也非常忍辱負重的良將。

七、衛青

衛青(?-前106年),本姓鄭,冒用母姓衛,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朝著名的將領、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大小戰役均無敗績,其中經典的對匈奴七次鏖戰堪稱經典,解救華夏於危難,使得漢民族得以延續。令漢朝的國號成爲一個民族的象徵。

八、大唐的奠基者――李靖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着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淵建唐稱帝,李世民被封爲秦王。爲了平定割據勢力,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之後在推翻隋朝,剿滅各割據政權的戰鬥中,李靖無不逢戰必克,唐朝建國後,又率軍北征突厥,爲大唐開拓了無限的疆域。貞觀十七年(643),又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像於凌煙閣,尊奉爲功臣,並進位開府儀同三司。

九、常十萬――常遇春字伯仁,漢族,號燕衡。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元至正十五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南京)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十七年,攻寧國(今屬安徽),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今安徽貴池)、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他奮勇當先,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後佔浙西,於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蘇州),俘獲張士誠及其將士25萬。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賜後人冰鐵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後有開平王常寶童痛打嚴嵩)。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衆橫行天下,軍中稱爲“常十萬”。他也是公認的一位“天下奇男子”。

十、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本貫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從驅逐倭寇,到打擊蒙古,堪稱傳奇,抗倭時戰損比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79。在北方抗擊蒙古時首創練兵實紀,堪稱現代練兵的鼻祖。首創使用火器,包括火炮,火銃,弗朗機,以及帶有裝甲的戰車配備火炮 弗朗機的古代坦克,來抗擊遊牧騎兵的戰列。火器在其軍隊配備之高。實屬罕見。在中國歷史上首次終結了騎兵作戰的名將。從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到北方邊塞打擊蒙古,大小戰役無一敗績。

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出名的將領因爲個人意外的因素未獲勝,他們並不比以上幾位差,差點成爲常勝將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民的驕傲。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