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

关于我国的航空工业有很多话题,也有很多人物传奇故事。限制于一些历史档案不能完全公开的缘故,一些科研工作者的伟大事迹仍然是默默无闻。本文给大家介绍一位我国航空工业史的重要人物:段子俊(中国航空工业局首任局长),他的工作项目都是十分重要的。

1950年10月,中国军队在亚洲半岛战争爆发以后。因为不能完全掌握制空权,军队的行动经常受到美国空军的威胁,甚至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也受到敌机的骚扰。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开始筹建中国的航空工业。

(段子俊,红圈处。河南省济源籍贯,1984年退休,2006年去世。他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这是他去苏联访问照片)

时间是1950年12月19日下午,段子俊接到命令返回东北驻地。刚见面,领导就告知段:“中央要筹建航空工业局,你要去参加工作。首个任务就是率领代表团到苏联,争取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段又匆匆赶到北京,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总理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聂帅,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粟裕和重工业部部长。会议的精神很明确:创建和发展我国航空工业;现在战争还在打,急切的任务就是先发展修理飞机业务,然后再发展飞机制造业;同时派出代表团到苏联求援。

(和苏联的谈判大概就是如此,因为我国当时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只能争取外援)

1951年1月1日,段子俊和代表团其他成员乘坐飞机去莫斯科。周总理临行前一再叮嘱:要谦虚、谨慎,我国航空工业没什么基础,要向苏联同志说明。原则上依靠他们,请他们帮助我们建立起航空工业。

段完全没想到此后自己的人生就完全和中国航空挂钩了。他在莫斯科的谈判为我国争取苏联援助提供很大便利,所有的工业项目都是在国内设计,而并非在苏联国内,这样就可以加速我国发展步骤。3月末,谈判结束回国,段还没歇一口气就投入到工业建设项目中去了。1951年4月18日,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段子俊成为首任局长。

(在苏联援助下仅仅用5年,中国从农业国变成有基础工业的国家)

从修理到制造

关于我国航空史上的故事很多,由于涉及保密的原因。我们只能说说其中几个故事。就比如说当时战争还在进行,数百架飞机和发动机都急需修理。段在短时间内组织起国内6家修理厂。当时条件奇差无比,技工水平低,有人从来没见过飞机。他就动员企业力量,苏联顾问提供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保障了当时的飞机修理任务。

(当时战争还在进行,我们急需修理米格机。)

1950年底,周总理就指示:“中国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巨量人口,靠买外国飞机和修理是不够的。我们要从修理发展到制造。”为了实现这个指示,段向中央提出了一个5年计划。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了,计划内容是在这5年内生产出教练机和喷气歼击机。1954年7月,南昌就首先制造出初教5国产教练机,结束了中国人自己不能造飞机的历史。1956年8月,第一架国产的米格17试制成功。9月中央领导观看了飞行表演,并给试制单位以奖励。毛主席当时十分高兴,他说:“以前中国人不能造汽车,飞机。现在可以了!”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黄金时代。因为大家都有干劲,有工作激情,有理想。

(初教5飞机是我国第一种国产飞机)

教育

航空工业建设除了工厂生产还需要各类人才。人才从哪里来,自然是教育工作培训出来的。1951年到1952年期间,在工业生产任务没耽误下的情况下,段子俊积极创办了5所学校(限于当时普及教育水平,基本是中专和大专)。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校细节都是段亲自操办。他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苏联的米格15飞机和资料是不能供给学校,这是苏联顾问坚持的规定。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段就打破条例,把正在服役的米格15飞机资料提供给学校。

我国不会满足于仿制国外产品的飞机,最终要发展自己的独立研制道路。否则,就是永远跟在别人身后,永远达不到世界水平。1954年,段再次前往苏联,这次求援的目的是创办自己的独立科研机构。1956年,响应中央号召,我国先后建立起飞机、发动机、技术情报等科研机构,并开始自行设计歼教1飞机。

(歼教1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喷气教练机。图中合影的设计师都是以后的大佬。它实际上是为了培养我国的航空设计人才。遗憾的是徐舜寿总师在社会运动中遇害牺牲)

被排挤,和英国人合作

60年代开始,段被诬陷,连续被批,工作也被“靠边站”。这个时候,段真的是有苦难言。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做,和一批同事被调动到重体力劳动岗位上。每天不是采石头就是种地或者修路,压根和航空工作不搭边。一直到后期,他和同事才被恢复正常工作。

(斯贝发动机的技术引进,意义重大。但是当时政治气氛不适合)

60年代初期起,中国和苏联关系比较紧张。由于当时的内乱,我们的发动机来源外援被切断,国内技术又不过关。军队的飞机频繁发生事故,很多发动机返厂返工。1971年12月,周总理彻夜开会。总理指出,飞机的发动机是关键,没有好的发动机作为基础,其他都谈不上。并当场拍板决定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当时的叶帅、周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都表态支持引进发动机技术。并希望借此机会突破西方对我国军用技术的封锁。首长的目标很明确:买进口发动机不是最终目的,引进技术然后自行研制才是解决之道。

但没想到另一场运动掀起。当时有个“风庆轮事件”,其发起人力图在政策上执行错误的思想路线。他们对引进英国发动机反对和干涉。段子俊在此时受到侮辱和排挤,有人污蔑他。但他不顾极左思想的干涉压力,坚决执行引进发动机的工作。即使后来发动机技术到手以后,还有人拖延,导致新发动机迟迟不能配上战机。一直到1977年,飞豹的项目才确定立项。

(歼8项目得到段子俊和空军的支持,才得以发展)

歼8项目的立项

歼8飞机是读者所熟悉的型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背后的曲折经历。早在70年代末,歼8飞机都已经研制了10多年了。段子俊当时非常重视歼8项目的定型,只有通过定型才能让型号研制得到进一步的经费支持,才能让飞机迈向更高一步发展。段当时和空军副司令等多位同志多次认真研究取得共识。1979年12月,组织召开歼8飞机定型讨论。会议争论非常激烈,多数人支持歼8飞机定型,也有同志表态不支持。段明确表示要支持歼8立项。会议一直开到12月31日晚深夜,最后空军的同志一锤定音。肯定了歼8立项。会议结束以后,略微休息,段和同志们登上专机。他在飞机上思虑万千和同志们一起看着机窗外那东方逐渐升起红日晨曦景色。1980年第一个元旦就这样到来了,然而谁也没意识到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黄志千,歼8飞机第一任总师。1965出国考察期间在中东不幸牺牲。造成我国航空人才和工业严重损失)

有了钱就好办事,歼8飞机定型以后,各项研制任务都得到经费支持,研制进度明显加快。十几年以后,歼8飞机有了多种型号。装备部队以后,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歼8为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新的时代

国产航空工业的业务从来没有和外界断绝过,尤其是在80年代那个开放的年代。改革带给人们新的思想理念,新鲜的外来的技术和物品大量涌入,同时也把中国的产品带给外界。1978年11月段作为主管率领代表团访问西德、法国、英国,西方人急于和中国合作,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外访。代表团回国后立刻向中央首长做了汇报,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当“军火商”赚外国人的钱,同时也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引进国内。

针对西方国家的渠道,段积极跑到英国、美国等多次谈判,取得积极成果。至于国际市场,从1979年开始,埃及,巴基斯坦、约旦先后购买了我国的歼6、歼7、强5、运12等产品。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同时中航技公司还进入约旦进行工程承包业务,获得国王和首相的好评。

(巴基斯坦的歼6)

(孟加拉的歼7)

(斐济航空的运12)

(老年的段子俊,退休以后,他继续发挥余热进行航空教育。可以说是真正贡献了一生给中国的航空工业)

历史犹如长河一样奔腾向前,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在中国的各个时代都和国运一起沉浮。段子俊同志接手过旧政权的烂摊子把中国从一个毫无航空工业基础的国家变成一个航空大国。然而类似他这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很多人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一生。支持我们工作的就是靠爱国热情和精神信仰,这是原则也是动力。参考资料:《航空报国》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