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的是美军、韩军等17个国家的军队。这些军队中,有的规模较小,仅具象征意义;有的是营级规模,可配属使用;有的则是师旅级部队,具备在独立方向的作战能力。而真正在全部战线起作用的,主要是美军和韩军。

美军兵力远少于韩军,但是技术装备极多,综合作战能力强;韩军兵力超过美军很多,尤其在一线交战中承担了比美军更多的作战任务,甚至美军的建制步兵师中都编有2500人左右的韩军,以供消耗。

所以在战争中,韩国军队的损失其实是最大的。甚至说,到现在为止韩军的损失数是笔糊涂账,有很多种说法,但哪一种数据都不算少。

多年以来,韩军总是被排除出战争统计之外。如有些人单纯去对比志愿军和美军的伤亡,由此去评估中美两军的战斗力。

事实上在中朝军队这一边,抗美援朝战争中大多数战役战斗的主角是志愿军,人民军给美韩军造成的损失是少部分;但是在美韩联军一方,韩军的参战要比美军更多,如果对比人民军参战概况的话,韩军的参与度更高,当然损失也更大。

甚至在很多次战役战斗中,实际上主要是志愿军与韩军在交手,如第二次战役中的德川、宁远之战;第四次战役中的横城之战;阵地战时期的白马山之战和金城战役等。

所以公允地来对比双方作战损失的话,以志愿军单独参战的伤亡来对比与其交战的多国联军的损失(刨除人民军的伤亡与战果),其实后者根本就不占优。

因此这也是一些人刻意去忽略韩国等10多个国家军队伤亡的原因所在,因为加上了这部分的损失,美军的实际战损比也会非常难看,这会让一些崇美的人非常不能接受,也会让一些抹黑志愿军的人无法自圆其说。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当越来越多的资料摆出来之后,一些以往流传度不低的黑段子也就现了原形了。如所谓的志愿军使用“人海战术”一说,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可到2020年了,还有人信这个的话,那可就真是非蠢即坏了。

当然了,之前大肆宣传这些的人现在也没有彻底认输,他们依然还在创造和发明历史。对于这些,我们也有必要一一批驳。

前面提到了韩军伤亡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块。于是那些人又编出了一套新的说辞,这次不直接吹美军了,改成直接吹韩军了。即韩军的战斗力在战争后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连美军都瞧不上了,甚至认为跟志愿军掰手腕都没问题了。

应该说,这些人的说辞其实是进阶了。因为之前可能就是纯粹瞎编,现在的话则是半真半假。什么样的假话最难分辨呢?就是几分真、几分假的这种。

首先说真的成分,战争前期韩军的战斗力的确跟后期是不一样的,其提升是非常大的,这个没有问题,的确是客观事实。

韩军战斗力为什么会提升这么快呢?其实有多个方面的因素,我们这里也简单提几点。

首先在武器装备层面,志愿军入朝参战时,韩军的每个步兵师团装备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而到了战争后期,韩军1个师团装备有3个105毫米炮兵营和1个155毫米炮兵营,重炮火力基本向美军看齐。仅仅韩军这1个师团的重炮火力就比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所有的重炮加起来还强。

除了重火力外,韩军是全美式的装备,而且在装备标准上是与美军现役部队相同的,武器装备的加成对韩军战斗力提升影响很大。

其次在兵员素质方面,志愿军参战时,韩军最初的部队已经被人民军歼灭大半,后来拉起来的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且没有经过良好训练。而战线稳定之后,韩军在后方有计划地征兵、训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补充机制;同时现役部队也分批轮换整训,战斗力自然有所提升。

另外在指挥方面,韩军的师团级指挥官在几年前大都是日伪军大队或中队级军官,缺乏指挥经验。而战线稳定后,韩军选派军官到美国接受系统性学习,同时现地军官也在便实战、便培训,指挥能力也提升了很多。

由于阵地战时期的战线稳定,韩军也很难再像战争初期的那样经常出现大规模崩溃的情况。

所以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韩军的战斗力提升确实是很大的。这个是客观事实,没什么好回避的。

在韩军战斗力提升时,美军已经被志愿军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和冷枪冷炮运动搞得受不了了,于是到1952年,大部分的一线阵地便由韩军来接防了。

很多人都知道的白马山之战的守军即韩军第9师团;而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第7师的步兵损失惨重后,接手的也是韩军的第2师团。

应当说韩军在白马山和上甘岭的作战还是很顽强的,很多人就此认为韩军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可以打败志愿军王牌军亦或是可以抗衡的地步。

但大家永远不要忘记一点: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是始终掌握着一线交战区域制空权的(米格走廊范围有限,主要是保障后勤线);而且在整个战争中,美军的地面炮兵火力强度,始终是超过我们的。

以白马山之战来说,韩军自己的战史中这么写道,第9师团在战斗中得到航空、坦克和炮兵的有力支援:

美军第5航空队在昼间出动669次、夜间轰炸76次。在10天内,战术空军向敌火炮阵地和步兵阵地投下2700枚普通炸弹、358枚凝固汽油弹、发射5英寸火箭弹750发。

美军第9军团炮兵共发射炮弹185000发,用坦克(坦克支援89辆)和对空火器(注:应该是M16和M19自行高炮,常用于反步兵)掩护高地东侧翼,阻止了敌人的迂回进攻。

韩军在总结获胜原因中提到了三点:

第一:通过敌投诚人员预先掌握了敌人的企图;第二:步、坦、炮特别是步炮协同得力,及时集中了火力;第三:适时轮换部队,使部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上面提到的这些点,那个所谓的投诚人员我们都知道是谷中蛟。因此人的临战投敌对后来的作战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使得志愿军38军在得到了较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对敌发动的火力突袭效果不大。

而韩军在得到有效情报后调整部署,控制了足够的预备队用于反击,另外还与美军协调,准备了足够的照明弹、探照灯。美军重炮兵和航空兵也进行了调整,以加强对韩军的支援。

这些会对志愿军的进攻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美军的航空兵掌握着制空权,使得38军在白天几乎无法组织进攻。而在晚上,美韩军用大量探照灯和照明弹照亮夜空,即便在夜间依然实施了76次轰炸,平均每个晚上轰炸7到8次,志愿军夜间作战的优势被极大限制。

而美军第9军团的重炮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不仅仅是可以在韩军步兵反击时担负火力支援,主要是以更强的火力压制志愿军炮兵的支援,同时以弹幕封锁志愿军从出发阵地到白马山的通道。这样的话,志愿军在山头上的守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始终要承受极大的火力压力、始终在以少打多,而且时间稍长即会出现兵力、弹药难以坚持的情况。

要知道,抛开韩军所得到的重火力不谈,仅仅是该部的子弹就打掉了将近460万发,我们可以想象下在68年前的白马山,志愿军38军的这仗是怎么打下去的。

要知道,38军此战虽然是以1个军的番号参战的,但各师都有守备任务,实际投入的是13个营另2个连,约4个步兵团多一点的力量。而韩军第9师团全部压在这里,还可以随打随补,一线部队始终能够保证满员。

在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对方还是严阵以待,有绝对制空权和坚固阵地作依托。在这种情况下,38军进攻部队依然夺下了394.8高地的大部分区域,并与敌反复激战了10天,在各连队伤亡严重的情况下,依然展现了顽强的战斗力,王牌部队的战斗作风可见一斑。

直到最后,也不是韩军直接将志愿军打了下去,而是志愿军异国作战在兵员补给上不及韩军的随打随补,在对方空炮火力非常完善的情况下,拼消耗已经没有了意义。加上当时上甘岭战役已经打响,在一线部队伤亡率已经达到了约50%的情况下,遂主动撤离了394.8高地。

有人说38军白马山失利表明韩军的战斗力已经具备了击败志愿军精锐部队的水准。

但是白马山仅仅是韩军在打吗?意外情况导致的情报优势谈不谈?美军的空中优势谈不谈?美军的重炮优势谈不谈?随打随补和无限量的弹药供应谈不谈?

在战役中,美军顾问曾顾忌到弹药消耗量太大,考虑限制炮兵的射击。

韩军第9师团长金钟五直接向美第9军军长提出,没有炮弹便无法作战。美军专门又派来了1名上校,同时出动弹药输送连加大弹药供应;美军战机每隔30到50分钟出击一次,实施火力支援和战场遮断;韩军总部则从训练所直接动员新兵,通过空运补给前线。

志愿军38军的4个多步兵团始终是在跟这么一个立体化的防御网在作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普通玩家跟开挂玩家在同场竞技。在这种情况下,开挂玩家赢了一次,就是开挂玩家的水平很高了?

其实,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无论是在白马山之战还是在其他战役战斗中,始终就是普通玩家在与开挂玩家之间的战斗。就是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获得了一次次胜利,因为胜利得多了,反而让人们觉得打赢才是正常的。也正因如此,为数不多的失利反倒显得很突兀了。

如白马山之战属于是志愿军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的一战,同一批次攻击的23个目标中,除白马山外全部在当日或次日夺占;下一批攻击的11个目标中夺占7处;一批的14个目标中,1处敌逃跑,夺占10处,总的来说也是胜多败少。

其实这些仗也都是在我军在并不有利的情况下打赢的,志愿军攻击部队始终要受到美国空军和重炮火力的限制。

就以白马山之战来说,双方在步兵之外的条件互换,韩军能打出38军在白马山那样的作风和战果吗?美军又可以吗?且不说别的,就是制空权这一条如果条件互换,美韩军队都得败得裤衩都不剩。

当然了,这是一种假设,事实上美韩军队始终在这方面具备优势。

其在白马山之后的上甘岭战役中,仅仅是炮兵就投入了18个营,其中105毫米炮兵营9个,155毫米炮兵营8个,203毫米炮兵营1个。在40多天战斗中,81毫米以上口径炮弹打出了197万多发;而志愿军尽管炮兵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重炮弹只有112566发。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第7师的步兵被打残后,就是韩军第2师团接手了。这个师团打得也很顽强,以前搞不明白,为什么美韩军队对这个师团的支援力度那么大,基本兵员都打完一轮了,还在不断添兵耗着,非要打赢不可。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第2师团师团长丁一权身上。

这个丁一权是伪满军出身,在韩军组建时却是元老级的人物,在韩国陆军参谋总长蔡秉德被打死后,接任其职务,1950年7月又被任命为韩国三军总司令,指挥全部韩军,并在1951年成为韩军第一位中将。

韩军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丁一权被迫辞职并赴美国留学,待其回国后却仅被授予第2师团长的职务,丁一权感到大为羞辱。

之所以高职低配只要是丁将军没有很好的作战履历,因此上甘岭之战就是丁一权高升的一个跳板,所以投入必然很大。

但这一次韩军是进攻,尽管还是开挂玩家,但依然没能打赢。为了顾及丁一权的面子,在战役还没结束时间就将其高升为第2军团长了,起码不落个战败高升的口实。

所以所谓韩军战斗力比肩志愿军的这两个著名战例,其实背后的成色也就是这样了。在大多数情况下,照样是志愿军暴打韩军。

当然了,美军也别得意。这时候的美军表现也比韩军强不了多少,美军跟志愿军也存在一样的异国补充兵员的困难。所以美军每个步兵师就编入2500名韩军步兵,主要就是打阵地战消耗的。

随着志愿军以坑道工事为核心的防御体系确立,美韩军在进攻时的空炮火力优势被大大抵消。而一旦这个优势被抵消后,美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都难以拿下志愿军的一个排级阵地。

很多人觉得这怎么可能呢?建议觉得不可能的朋友去了解下丁字山之战,看看美军谋划已久的这次进攻作战是个什么结局。

而志愿军这边经过了1952年的装备升级和战术调整,已经越来越能掌握攻击敌坚固阵地的要诀了。而且依照美韩军队阵地的不同,还确立了攻而不守,攻而坚守,轮番攻击,反复杀伤等多种不同的作战原则。

最终两军在一线交战地域出现了美韩军攻不动我阵地,而我则能不断攻歼对方的情况。

可这些战斗毕竟都是小规模的,自阵地战进入稳定交战期后,双方均难以夺占对方的核心和纵深阵地。韩军自认为自身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军都打不下去的情况下,还在叫嚣什么“单独北进”。

结果北进是虚梦一场,在金城战役中反倒是被志愿军把其核心阵地给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有人说金城战役中韩军后期的反击很坚决如何如何,韩军那几十万人再不坚决点,脸还能挂得住吗?美军都不得不给韩军擦屁股,这都到什么程度了?

韩军表现真有那么厉害的话,美军第8集团军的泰勒将军是不是得开个庆功会祝贺韩军?结果是,泰勒将军连跟韩军将领握手的面子都没给。

凭什么这个面子都不给呢?对自取其辱的人,为什么要给这个面子呢?

要知道,美军给韩军擦屁股,自己的555重炮营营旗都给擦丢了。当然了,韩军更丢人,堂堂首都师白虎团团部被志愿军10多个人给包了饺子,荣誉旗也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所以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说了,韩军战斗力的提升,无非是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进步。但要说跟优等生比肩,那还是往后稍稍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