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首開段,一段利用鐵軌設計的景觀吸引眼球。 記者劉斌 攝

長江網9月28日訊 武九鐵路北環線,是武漢人記憶中的一條老鐵路,隨着時代發展,它的運輸功能轉移,2018年鐵路開始搬遷後,經過3年多建設,這裏即將迎來新生:地下建設城市綜合管廊,地上建設武昌生態文化長廊。

國慶前夕,長江網記者來到武昌生態文化長廊,探訪剛剛建成的首開段。

4米寬靚麗“綠道”+2米寬人行道

融入海綿設計理念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首開段已基本建成,長約500米。 記者劉斌 攝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位於長江主軸武昌濱江核心區,沿原武九鐵路北環線建設,總長約17.1公里。今年4月開工建設的一期工程,起於友誼大道,止於建設十路三環線,總長約13.46公里。”市城投集團武漢鐵投公司項目建設部副部長王磊介紹,建設內容包括鋪裝場地、慢行系統、景觀綠化、配套建築、高空棧橋、城市小品、設備配套、夜景亮化等。

“目前,一期工程的首開段已基本建成,約500米長,位於月亮灣城市陽臺附近,緊鄰右岸大道。”王磊說。

27日上午,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來到首開段,遠遠只見沿右岸大道有一條靚麗“綠道”和一條灰色人行道,十分顯眼。設計方中南建築設計院景觀生態環境中心總景觀師莊葦介紹:“設計的這套慢行系統由兩條不同功能的步道組成,4米寬綠道和2米寬人行道貫穿全線,綠道上可以騎自行車,也可以步行。”

據瞭解,綠道和人行道均融入“海綿”設計,採用透水材料,可以實現100%透水。“今年汛期,下大暴雨時,首開段的綠道和人行道都經受住了考驗,沒有積水。”莊葦說。

地上長廊、地下管廊

這條綠道“暗藏玄機”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首開段,原武九鐵路的鐵軌成了路沿石。 記者劉斌 攝

漫步綠道,莊葦指着一處木平臺說:“這裏藏了武九綜合管廊的吊裝口,發現了嗎?”記者在木平臺上走了一圈,並未發現“機關”。

“把這個木平臺打開,可以往地下綜合管廊吊裝設備。”他說,“你再找找,綠道上還有什麼管廊的配套設施?”

記者環顧四周,發現了一座“小房子”。“這是管廊的通風口,就和地鐵的通風口作用一樣。”莊葦說,通風口建築色彩低調,不會“搶掉”綠化景觀的風頭。

在綠道上,記者又發現了一排隱藏式井蓋,和綠道融爲一體,邊角上刻着小小的“管廊”二字。

長廊設計處處凸顯鐵路元素

追憶武九鐵路舊時光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首開段,枕木用作公共座椅基座。 記者劉斌 攝

鐵軌作爲路沿石、枕木作爲公共座椅的基座,在武昌生態文化長廊,處處可見“鐵路元素”。莊葦介紹,工藝設計方面,長廊既傳承展示鐵路工業與文化記憶,延展百年鐵路文脈,又展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和諧之美。

“我們通過‘利舊’的形式將鐵軌、枕木、鐵路設施、工業設備等糅合景觀進行再造,將廢舊鐵軌大量使用到鋪裝場地和各類慢行園路中,既用作場地鋪裝的分隔,也作爲場地和園路的收邊材料,讓鋼鐵的質感、色彩與現代的地鋪材料形成巨大反差,讓人們既能追憶武九鐵路舊時光,又能感受時光穿梭之變幻意境。”他說。

莊葦透露,從長江二橋至武車二路,還將設計5組雕塑藝術品。“從2017年開始醞釀,既有湖北藝術大師的作品,也有國內知名雕塑大師的作品。”

一年四季一步一景

春看花,秋賞葉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首開段,一段利用鐵軌設計的景觀,適合打卡。 記者劉斌 攝

園林綠化也是武昌生態文化長廊的一大特色,記者在首開段看到,綠道靠內一側種植着一排銀杏,每棵樹幾乎差不多高,筆直挺拔。“我們統一挑選的是胸徑25釐米、高度10米左右的銀杏樹。”綠化施工方蘇州園林項目負責人介紹。

“全線主要樹種,除了銀杏,還有櫻花,共挑選了4個品種,包括雲南早櫻、大島櫻、染井吉野櫻、寒緋櫻,花期從3月初至4月中期。” 蘇州園林項目負責人說。

此外,沿線還按不同景觀區域種植了其他許多花。春季可賞桃花、海棠、杜鵑和玉蘭;夏季可看金絲桃、月季、翠蘆莉、紫薇;秋季看銀杏、聞桂花;冬季以冬青爲主要觀賞植物。

“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可以說是四季常青,移步換景,最終形成落櫻繽紛、奼紫嫣紅、楓林盡染、禾草秋風的特色植物景觀風貌。”

一線串珠

長廊沿線有多個主題樂園

圓形廊架未來將種植藤本月季,形成花廊。 記者劉斌 攝

距離首開段不遠的長江二橋下,有一片空地,那裏保留着武九鐵路的部分鐵軌,停放着幾列綠皮火車,正在建設“四美塘鐵路文創天地”。

王磊介紹,文創天地結合了原有鐵路編組站和工業廠房特色,未來將在這裏展示火車頭、火車廂,供市民參觀。火車廂還將改造成經營場所,可以在這裏喝咖啡、就餐。“希望未來這裏成爲武漢市民喜愛的休閒場所。”

“總體設計上,武昌生態文化長廊按照‘一線串珠’的思路,沿線將設多個主題公園,除了四美塘鐵路文創天地,八大家將設一處創意工坊,建設十路將有兒童樂園和火車樂園。”王磊說,在火車樂園,市民還可以帶孩子乘坐小火車。

據介紹,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建成後,將激活“老武九鐵路”潛在的價值,極大提升長江主軸城市功能及環境品質,形成世界級的城市公共空間,同時以鐵路文化遺蹟精髓爲主線,對沿線進行改造升級,以此串聯整個濱江城市綜合體,打造長江右岸城市功能的新文化綠廊。

鏈接>>>

武九鐵路北環線

武九鐵路北環線的前身是1918年通車的粵漢鐵路,後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該鐵路段從南至北經過武昌、沙湖、武昌北、八大家4個車站,終點至青山楠姆廟,長18.4公里,平均寬度20.40米,用地面積共101.3公頃。此前主要承擔客運功能,武漢開往鄂州、黃石方向的列車都要從此經過。隨着武九鐵路電氣化改造,天興洲大橋和武漢北編組站等鐵路樞紐項目相繼建成投運,該鐵路客運功能轉換至南環線,運輸功能日益減弱並逐漸被替代。

此後,北環線僅承擔沿線鐵路職工的通勤,以及用於流芳、武東等地區的菜農往返市區。然而,這條“退休”卻沒“退位”的鐵路,截斷了武昌、青山兩個城區近40條與長江垂直的道路,嚴重阻礙了城市發展,市容市貌也受到影響。

2018年5月,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程正式啓動。

(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高蕾 鍾福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