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很多女性朋友,老年人都会感觉到下肢冰凉,这跟人体的身体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人体下肢受到重力影响,同时又距离心脏最远,局部血流相对缓慢,再加上老年人抗寒能力较差,天冷时活动相对减少,所以会感觉到下肢寒冷,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样的寒冷只要注意下肢保暖,加强运动,寒冷就会自然消除。但是也有一些人的下肢寒冷,在保暖之后仍然难以消除,这就应当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下肢寒冷,多为气虚不温四末的表现

西医认为,下肢寒冷多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有关,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肢端动脉痉挛等等。

中医认为,下肢寒冷,也可以分为真寒和假寒。真寒是患者自己觉着凉,别人摸着也特别凉;假寒是患者自己觉着寒凉,是一种感觉异常。多是由于腰椎病,压迫神经所引起的。另外还可能存在一些中枢系统的问题。

对于真寒证,中医多采用艾灸的方法

灸法是利用经络的传输来调整身体内部器官作用的外疗方法,可以调整全身气血的运行。艾灸通过热力的传导,可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所以,对于下肢寒凉的患者,我们通常会在下肢重要的动脉处进行艾灸。

①腹股沟处。腹股沟处有股动脉穿行,我们可以艾灸冲门穴或气冲穴;冲门穴在腹股沟外端,可触及动脉之冲动。喻足太阴之气,由此而上冲入腹。冲门穴有调理冲任,理气止痛的功效。在此处给予温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样也可以艾灸冲门穴附近的气冲穴。

②膝关节处。阴陵泉或委中穴处分布有腘动脉,腘动脉主要负责膝关节附近及腘窝附近的组织供血,腘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小腿段供血不足,出现一系列下肢缺血的症状。

③脚踝处。可选择太溪穴,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腧穴,有胫后动、静脉分布。

太溪穴作为肾经的输穴、原穴,艾灸太溪穴可起到滋阴补肾、降气平喘、壮阳强腰的作用。肾可贮存、封藏精气,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故太溪穴可以治疗腰脊痛,下肢厥冷等病症。对太溪穴给予艾灸,可以使经络中的气血循环加快。

④足背处。足背动脉可以灸冲阳、解溪穴。冲阳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解溪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下肢痿痹、腹胀,便秘等。

艾灸可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经常在上述穴位上艾灸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下肢寒冷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