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高質高效地完成家庭作業,父母會認爲是他學習態度不端正,上進心不強所導致。其實不然,孩子拖延習慣的形成可能是由於父母不良情緒給孩子帶來了較壞的影響。

孩子內心十分脆弱,父母自身的情緒失控或者說話時不加考慮傷害到了他的自尊心,他又沒有能力排遣內心的焦慮,拖延就成了他最容易使用的保護傘,如果這方法頻頻見效,孩子拖延的習慣就形成了,這個頑症會在潛意識裏很難去除。

能讓孩子產生焦慮情緒的莫過於父母的爭吵。有的父母會因爲各種家中瑣事引發爭吵,讓年幼的孩子覺得他的世界在坍塌、在斷裂。在孩子的眼中,自己生活的世界就是爸爸、媽媽和自己。當他看到父母爭吵時,心裏會產生恐懼和焦慮。這時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停止父母的爭吵,他希望一家人能夠和平相處,那樣他纔會覺得舒適安穩,但是父母的口角或者爭吵會打亂孩子的內心世界,他會通過哭鬧,來終止父母的紛爭,但是正處在情結的風口浪尖上的父母不會在意孩子的感受,或許他們能顧及的最大限度就是,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讓孩子回自己的房間。當孩子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比如大聲說別吵了,或自己哭鬧沒有效果時,唯一能採用的方式就是對這種事情儘量保持冷漠,爲了逃避這種不快,他可能選擇了把自己沉浸在某件事情中。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上學了,父母在吵架時對他說:“不關你的事,你回屋做作業去。”這時做作業是他用來平衡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他不想輕易地完成作業,直到父母的爭吵停止,他纔會慢慢吞吞地完成作業。如果父母經常以這樣的情形對待孩子,拖延就成了他逃避內心焦慮的手段,也成了他將自己包裹起來的外殼,以此來獲得自欺式的安慰。

由於拖延可以迴避內心的焦慮,這個習慣一直延續下來,等到孩子長大了,仍然會嚴重地影響自己的學習效率。當拖延這個無形的保護傘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想要擺脫時,內心卻充滿了疼痛,當年那顆用來起保護作用的種子在心靈紮下了根,心靈的天空就會變得烏雲難散。

父母在產生矛盾時,要關注到孩子的感受,無意中用言行埋下的種子,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如果父母無意中已經給孩子留下了類似的影響,更要敢於面對形成拖延的真正原因。幫助孩子的內心強大起來,擺脫如影相隨的拖延習慣。

現在國家已經放開二孩政策,把非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擺在了父母的面前。如果老大非常優秀,無疑會給老二形成壓力,因爲自然生長的因素決定了人的智力增長是具有階段性的,父母要注意年齡小的這個孩子,會因爲年齡大的那一個已經懂事從而使小的孩子變得氣餒的這種情況,爲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養成拖延的習慣。

拖延的習慣一旦養成,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靈痛苦和精神折磨。學習任務不能很快完成,也許並不是因爲課程有多難,是因爲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思維處於混亂狀態,造成了自我效能感低下。孩子沒有成功經驗的累積,就會認爲自己無法完成眼前的任務,在判斷力扭曲的情況下,會將困難放大,失去了完成任務的信心,而不成功的挫敗感會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時望而卻步。可想而知,父母保持孩子無憂無慮的心態,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該有多麼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