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逐梦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尽管不是飞行员,但依然随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他们分别是空中通信射击员、空中机械技师、舱门机枪手、空中雷达侦察员……在不同战位上,他们用满腔赤诚,书写着空勤人员的荣光。

荣光的背后是艰辛付出、勇闯难关;前方的航路,靠勇敢无畏、矢志不渝来铺垫。今天的《士兵面孔》,我们带大家认识空勤岗位上的4位战士,去感受他们云端逐梦的战斗风采与青春故事。

——编 者

勇敢的心

■李琪光

【人物名片】张洪康,第80集团军某陆航旅上士。

晨辉初现,天际渐红。不远处,一架运输直升机低头俯冲直向靶场,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此时的宁静。

战机舱门大开,风在舱外呼啸。舱门机枪手张洪康戴着专用耳机,正蹲守在机枪旁,他的脚尖距离舱门不到30厘米,仿佛伸出双手就能与天空拥抱。

此次训练,张洪康作为舱门机枪手,主要任务是在适当的时机,对“敌”目标进行火力覆盖,掩护战机安全。他一手扶着机枪,一手不时地摸着系在身上的安全绳。张洪康努力想让自己镇定下来,但手心早已冒出汗。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舱门机枪手实弹打靶训练。

事实上,这一刻,张洪康期待已久。

去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张洪康作为地勤机组成员,为战机升空保驾护航。湛蓝的天空中,20架直升机组成的“70”字样,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深深地嵌刻在了张洪康的脑海里。

从那时起,向往蓝天的种子在张洪康心底生根发芽。

不久后,单位拟选舱门机枪手,张洪康得知消息后兴奋不已,他第一个报了名。那天,当航空机枪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时,张洪康的眼睛都直了。他迫不及待而又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机枪的每一个部位,爱不释手。

为了更快更好地熟悉机枪性能,张洪康利用有限的进场时间,进行舱门机枪分解练习。每一次射击训练,他都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由于表现优异,张洪康在同批战友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一名舱门机枪手。当晚,张洪康打电话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也充满了担忧:“你距离舱门那么近,只绑着一根安全绳,能不能保证安全啊,掉下去可怎么办?”

“飞上蓝天是我的梦想,就算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我也要去拼一拼。妈,您放心,我一定保护好自己!”张洪康安慰着母亲。

战机一路飞行,舱外的风依旧猛烈地刮着。张洪康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搜寻着目标。

“1点钟方向发现‘敌’目标,机枪手注意观察!”突然,耳机里传来机长的声音。张洪康迅速调整姿态,拉开舱门、转动机枪、打开保险……张洪康深知,战场上要克敌制胜,不仅要打得准,还要出手快。强风从舱门外袭来,张洪康双眼如猎鹰般,艰难地搜寻“敌”目标位置。

“就是它!”在一个土包后侧,张洪康发现目标。几乎是本能反应,张洪康快速调整枪口,屏住呼吸。随后,数十发大口径子弹如暴雨般从机枪口呼啸而出,直击目标。强大的后坐力震得张洪康双臂发麻,他紧紧握住枪把,努力调整机枪的射击角度。同一时间,地面上尘土飞扬。

任务完成,战机返航。机舱内,张洪康回望被击毁的目标,自豪感油然而生。走下战机,张洪康的身姿似乎多了几分成熟和潇洒。机长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打得真不赖!”

永恒责任

■陈 健

【人物名片】项有余,北部战区陆军某陆航旅一级军士长,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万顷碧空,一架战机呼啸而过。战机下方,秀丽山河连绵不绝,分外壮美。此时,战机上的项有余却无心欣赏这番美景。他伴随飞行保障执行千里转场飞行任务,必须时刻观察仪表数据和飞行状态,确保飞行安全。

项有余是一名从军30年的“老空勤”。为保证战机安全飞行,他每次都要提前1小时到达外场进行开飞前检查。当天飞行结束后,他还要再花2个小时进行飞行后检查。

这次转场飞行,同乘的还有一名即将成为空中机械技师的新同事薄旭。

“注意观察各仪表数据,做好记录,以后伴飞保障要养成良好习惯,一定要细心观察。”战机上,项有余在记录飞行参数的同时,还为薄旭传授经验:“空中机械技师看起来很光鲜,但在机舱里也是要吃不少苦的。”

战机按计划一路飞行,头顶上的阳光越来越烈。“42摄氏度!”看到舱内的温度指示器,薄旭瞪大了眼睛。满头的汗珠擦了又擦,直呼:“太热了!”

“快抵达中转点了,集中注意力。”作为过来人,项有余仿佛看透了薄旭心中的焦躁。其实此刻,项有余的飞行服也早已湿透,豆大的汗珠从他黝黑的面庞上滴落。

战机飞过一片平原后,中转机场远远地出现在机组的视野中。刚安全落地,薄旭就第一个打开舱门冲了出去,贪婪地呼吸着舱外的新鲜空气。

“快去休息室歇会吧,接下来的转场飞行会更热,多补充点水分。”项有余走出机舱,一边叮嘱薄旭,一边对战机进行擦拭和检查。

补充油液、擦拭玻璃、检查部件……半个小时后,检查完成,项有余小跑到休息室。为了不耽误转场飞行进度,他匆忙吃了几口饭菜,把水壶灌满水,就又向战机跑去。

中午12点30分,战机再次升空。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机舱内没有空调和风扇。闷热难耐中,薄旭昏昏欲睡。见状,项有余从飞行包里取出一瓶风油精,涂抹在薄旭的太阳穴上。随后,他也给自己涂了些,顿时感到清爽了很多。

战机一路飞行,项有余时不时调整坐姿,这让身旁的薄旭感到奇怪。“这算是空中机械技师的通病吧。”项有余揉着自己的腰说道。机舱座位狭窄,长期飞行就落下了腰肌劳损、膝盖积液的毛病。有时难受得厉害,也只能小幅度调整姿势进行缓解。

在从事空勤工作的30年里,项有余很少跟家人提起过工作的辛苦与危险。伴随战机一次次安全升空、着陆,是他最欣慰和幸福的时刻。他时常仰望蓝天,因为那里不仅是他体现价值的“战场”,更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不知不觉间,战机飞入一望无垠的草原,一个机场由远至近缓缓出现。战机平稳落地,机组人员顺利抵达目的地。

短暂休息后,项有余又开始对战机进行保养。身后传来薄旭疲惫的嗓音:“这么辛苦的工作,您是怎么坚持了30年啊?”项有余认真地想了想,转身回答道:“空中机械技师一手托举战友的生命,一手托举国家的财产,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守护战鹰安全起航是我永恒的责任。”

美的含义

■邢云

【人物名片】汤军平,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上士,海军首批空中女战勤,先后执行重大演习任务10余次。

“我最喜欢万米之上湛蓝色的天空,像光洁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汤军平说,自己最享受冲上云霄、巡弋海天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回想起得知海军要培养空中女战勤消息的那天,汤军平记忆犹新:“因为担心飞行有危险,母亲还流眼泪了,但现在父母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而且以我为傲。”话语间,汤军平乌黑的眼眸闪着光,那是梦想被点燃的光泽。

和汤军平一样,成为海军首批空中女战勤的还有王慧、蔡念琪、庞灿、李惠、边远。

这6名女兵有的是来自陆战部队的“两栖霸王花”,有的是来自通信总站的话务员。而现在,她们怀揣同一个“飞天梦”,翱翔在祖国的万里海天。

“飞行的特殊性,要求空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凭着刻苦努力,汤军平克服了女性在飞行中操纵空中平台的多项不利因素,成功闯过了身体关、心理关、航理关、技术关,开始了搏击长空的征程。

然而,这些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万米高空。

第一次带教飞行那天,汤军平早早地起来,穿上湛蓝的飞行服,整理好飞行图囊,在军容镜面前给自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身后的5位战友,都微笑着向她竖起大拇指。

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战机螺旋桨迅速转动起来,呼啸着直刺苍穹。舷窗之外,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甚是美丽。然而此时的汤军平却无心欣赏美景,战机颠簸不断,她的体内早已翻江倒海。

战机来到警戒空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空目标,汤军平感觉自己的脑袋瞬间一片空白,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现的大量光斑,她紧张得直冒汗。想起自己这么久的辛苦努力,不服输的汤军平暗自给自己打气。她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在脑海里一遍遍回忆着教官叮嘱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操作屏幕和目标处理上。最终,顺利完成带教飞行任务。

“我不想总被称为‘首批海军女战勤’,我要努力成为能打胜仗的‘女战勤’。”汤军平憧憬道。

夏末,一场长航时侦察预警演习拉开帷幕,从白昼到午夜,机舱战位前,汤军平的背影在屏幕的亮光中显得那样坚定沉着。

汤军平和其他女战勤一起,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心,密切配合,迅速排除干扰,侦收到“敌机”信号,并通过对比匹配,第一时间判断出“敌机”的位置和属性,实现了侦收和判断的同步,让我方歼击机编队和舰艇编队迅速抢占先机。

“一身帅气的飞行服,一头利落的短发,我觉得战机上的自己才是最美的。”海天之间芳华绽放,对于汤军平来说,美被赋予了崭新的含义,那是穿上飞行服时的飒爽英姿,更是侦天巡海时的英勇无畏。

笃志云霄

■陈军

【人物名片】周涛,空军航空兵某团四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3次获得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团体第一,4次被评为优秀士官。

“终于飞上蓝天啦!”刚下战机,周涛甩着装具包跑向教员潘玉高,挥起右手和他来了一个清脆的击掌。这是调到新单位的首次飞行,周涛跑起来脚下都带着风,仿佛还在飞一样。

“小子,刚刚吐成那样,现在又生龙活虎啦!” 潘教员看着周涛笑了起来。

“通信正常,后舱准备好!”检查完设备后,周涛大声向机长汇报。滑跑、加速、起飞,战鹰一飞冲天。

背对着战机前进的方向,舱外的山丘、建筑物猝不及防地从脑后跳到眼前,随着战机不断加速,周涛感觉头皮有些发麻,一阵强烈的恶心感涌了上来。

“不好!”周涛一手从装具包里掏出塑料袋,一手麻利地解开头盔束带。刚打开袋子,就吐得稀里哗啦。“教员,怎么会这样?”周涛瘫坐在座椅上,有气无力地吐出几个字。

“这就对了,咱们空中通信员背对着战机飞行方向,这会带来强烈的眩晕感。我刚开始也吐过,吐着吐着就习惯了。”潘教员递过来一张纸巾,显然早有准备。

训练归来,周涛反思着白天飞行中存在的问题,把教员的叮嘱工整地写在笔记本里,毕业两年来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那年,满怀“蓝天梦”的周涛来到空军某航空兵部队。铆足劲练了一年多,眼看就要展翅蓝天时,一纸调往新单位的命令让他呆住了。临走前,周涛望着熟悉的战机心里不是滋味。

新单位新机型,眼看着师弟们天天聚在一起进行业务研究,周涛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得从头学航理、练技术。失落和焦虑就像一团火,烧得他心烦意乱,训练中时常注意力不集中。

“咱们空中通信员就是战机的眼睛和耳朵,要是看不清楚、听不明白,还谈什么飞行?”教员的一句话,让周涛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当年从警卫战士报考空中通信专业时,不就是为了飞最好的战机、当最好的通信员吗?”

“蓝天梦”再次被唤起。从那以后,考航理、练体能、比技术,他样样争第一。不久,他便以各课目全优的成绩通过考核,迎来在新单位的首飞。

专心飞行的日子过得很快,在新单位工作仅两年,周涛就凭借着过硬的实力,闯入了争夺空军轰炸机部队最高荣誉的赛场。

“正对目标,投下。”随着机长的一声指令,一枚炸弹从弹舱滑出。

因为后舱视野更加开阔,此时,周涛负责观察炸弹出舱姿态和弹着点,为后续参赛机组提供投弹依据。“苦练多日,关键时刻可不能掉链子。”周涛抹了一把汗,把眼睛紧紧贴在座舱窗户上,瞪大双眼盯着炸弹下落轨迹。

“出舱姿态好,弹着点偏左约15米。”不到1分钟,后续两个机组收到了周涛的通报。最终,大家紧密配合,一举斩获团体第一。

蓝天碧海之间,战鹰展翅翱翔。银灰色的机身上,鲜红的“八一”军徽在金色夕阳下格外醒目。座舱里,周涛手持通话器,密切关注着眼前各类仪表,时刻保持通信联络正常,全力保障战鹰高飞远航。

摄 影:刘志鹏、姜浩、谷林飞、汪俊、韩冬

图片制作:孙 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