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上海“抢人”的步子 可以迈大一些

原标题:上海“抢人”的步子,可以迈大一些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

抢人大战,上海入局,一线城市也坐不住了?

最近,上海发布了一则《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官宣扩大落户范围,网上议论炸开了锅。

在2018年版落户办法中,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应届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可落户。如今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今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就能落户上海。

同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全国博士应届生符合申报条件即可落户。

自2017年以来,各大城市之间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抛出落户、买房补贴甚至安排工作等福利,卖力招揽人才。其中,以西安、杭州、成都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吆喝声最大,一线中的深圳和广州也不甘示弱,只有北京和上海没有行动,尤其是北京,不仅没有“抢人”,还在“控人”。

这一点在近几年北京上海的人口增量数据上,清晰可见北京尤为明显,近三年的人口都是负增长。

上海偶有负增长的年份,基本以正为主,但每年的增量仅4-5万人。

一年增长4-5万人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其他城市的数据,你就明白了。根据第一财经整理的数据,2019年,有9个城市的人口增量超过了20万,4个城市超过了30万人。杭州最猛,2019年常住人口相比2018年增长了55.4万人。

从目前的这份新政看,小巴感觉到,面对2017年以来的这场抢人大战”,上海也坐不住了。

那么,上海为啥坐不住?小巴查了一些数据,可以提供一个视角——上海的老龄化程度。

按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早就超过了这个标准,且在2017年,上海的这个数据就高达联合国标准的两倍。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海的老龄化率都处于偏高水平。

如果再把范围缩小至“户籍常住人口”,数据就更明显。

2017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中,户籍人口老龄化率为21.8%,即平均不到5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人是65岁以上。60岁以上的比例则高达33.2%,即每不到3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人是60岁以上。

与此同时,近几年上海的新出生人口在减少。据上海统计局公号数据,在2016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已经超过了新出生人口。

那么,问题来了,当前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意味着什么?这次上海“小步试探”,将带来哪些重要的影响?以及步子是否可以更大一些?我们来看看大头的分析。

上海老龄化率上升,人力成本(人均工资)增加,对吸引人才来沪就业有吸引力。但这也意味着上海的生活成本高,人才实际能装进口袋的收入减少了,这反而削弱上海的吸引力。

我国的户籍制度捆绑了教育、医疗、购房等公共服务,这一点上海很有优势。但这也意味着没有上海户籍的“沪漂”会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可以称之为“户籍成本”。

户籍成本叠加生活成本,对吸引年轻人显然更不利,综合看上海户籍的吸引力并没有那么高。在周边城市的户籍门槛降低的大趋势下,上海试图放宽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就不难理解了。

况且,当下的经济形势也容不得上海在吸引人口方面犹豫不决。越是外部经济环境不佳,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越要巩固,才能发挥这座大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资产富集、治理水平高的优势。

没有足够的青壮年人口支撑,一切都是空转。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产业、金融行业,没有年轻人就没有发展起来的可能。

这次,上海落户政策小步前进,颇为审慎,但依然要为上海市政府的开门政策点赞。

不过,更重要的是观念调整要配合现实情况,上海可谓成也精明、败也精明——精打细算曾给这座城市的管理带来效率,也曾有错过淘宝的遗憾。一座城市的人口导入不能精打细算得就高不就低,没有哪座超大型城市可以掐头去尾式地只要高端人士。

上海需要高端人才、青年才俊,也需要外卖小哥、家政服务人员,需要陆家嘴的金融白领、张江高科的技术金领,也需要大饼油条的早餐店和烤串火锅的大排档。城市的活力源于高低搭配的人间气象,而不是纸面上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总结来说,上海这次调整远远谈不上加入抢人大战,但上海真应该加入抢人大战。对于年轻人口的加入,经济属性的上海远比政治属性的北京更迫切。

为了更好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我们需要实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对于国际大都市,人才的自由流动是趋势,上海放宽人才落户是顺应趋势。

但关键是如何定义人才?上海目前这个思路是根据学历和毕业院校划分,实际上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我认为人才应该是由市场来定义的。上海生活成本不低,当一个人能够留在上海工作、生活,说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为上海做贡献,那么他就是有价值的人才。劳动者的收入、上海的生活成本、城市的宜居程度,这些反映市场环境的变量都会帮我们筛选出真正适合留在上海的人才。

目前上海的这一政策只是针对特殊几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是否合理呢?其它高校就没有培养出上海需要的人才?对于谁是人才,通常情况下政府不可能比市场了解得更多。相当一部分已经在上海就业但又没有落户的群体,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但上海需要他们,他们不也是人才吗? 

当然,上海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放开户籍限制。但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向那些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非沪人口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这有利于上海的长远发展。

之前,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缴纳7年社保并持有7年上海居住证后,也可落户上海。持有7年居住证和即刻落户最大的区别在于,在限购的上海是否拥有购房的资格。应届毕业生年纪尚轻,7年内的购房需求仅是小部分。因此,目前的改革,只是趋势性的,但步子并不算大。

在上海积分落户政策三大领域中,教育背景和职业技术不是普惠的,而其他积分领域中,社保是普惠政策。

这次,新增人才落户政策放宽了,但那些为城市做出多年贡献、缴纳多年社保的非户籍常住人口怎么办?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我提出:个别超大城市常住人口中四成为外地人,享受不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而外地人口中,有一半居住已超5年,五分之一居住已超10年。

我认为,像上海这种超大城市下一步的户籍增量改革,应向普惠迈进,对长期稳定就业和居住的低技能人口,大幅度降低落户的教育门槛。

我对楼市的大致判断是:北京上海房价基本平稳,广州深圳加其他的二线城市并不确定,其中有二十几个城市可能会涨,三线以下的城市除非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内,否则中长期不太可能上涨。

说北京、上海房价平稳,主要是它们控制人口已有三年,三年来人口少量增长甚至负增长,房价也基本没涨,北京还出现了明显下滑。

上海这次政策,对其楼市可能是释放了一个不太好的信号。因为上海二手房库存量不大,再加上房贷利率有折扣,这次落户政策放宽后,十有八九有人会借机炒作,或将对房价有助推效果。

上海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北京跟不跟?估计不会,毕竟北京985太多,名额给不起,而且北京在“控人”上一直很坚决。

此外,明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录取分数线会明显上升,竞争压力会加大。

建议年轻人就算不想离家太远,也应该去当地的省会城市看看。省会以下的城市若没有被经济圈所覆盖,未来的发展机会较为有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