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通報系統(RASFF)2020年第39周通報的我國產品情況,其中有兩批出口至英國的大米制品中發現未經批准的轉基因成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從我國對外出口的大米制品中檢測出轉基因成分。

僅2013年中國出口歐盟的大米制品中,就有25次被查出含有轉基因成分。以今年爲例,在8月10日同樣輸往英國的一批火鍋年糕被檢測出轉基因;6月24日輸歐米粉被檢出轉基因……

隨着近年來我國大米制品中多次出轉基因成分,目前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藥生食輸發0701第1號通知,對我國產大米制品和木瓜產品實施進口轉基因檢查措施,檢查頻率爲每次進口時都應保存和檢查貨物。

資料顯示,米粉在米制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大米深加工後的大宗精美食品,因其口感好、食用方便、價格低、易於貯存,一直是人們喜愛的主要麪食之一。

我國米粉產量不僅滿足國內需求,還出口至世界各地,主要銷往亞洲、歐洲和北美地區。截至目前我國米粉市場規模約爲千億元人民幣,年產量約爲100萬噸。

但自2006年以來我國大米類製品頻繁陷入轉基因風暴之中,隨後在2007年我國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凡是出口到歐盟成員國的米粉,每個批次、每個品種、每種規格都要提供不含轉基因成分的檢測結果。

根據每日糧油對全球轉基因研究動態的監測顯示,截至目前爲止,全球尚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允許轉基因大米的商業化種植。

我國對轉基因大米的第一次“衝動”出現於本世紀初。

我國最早出現的轉基因大米是在2003年,當時的農業主管部門農業部先後批准了2000畝農田,用於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性試驗,數百戶農民參與其中。並在2009年對兩個轉基因大米品質頒發了安全證書,但直到證書到期一直未批准其商業化種植。

但在2014年4月央視《新聞調查》的市場採訪中,首次對轉基因大米種子的非法擴散進行了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我國研發的轉基因品種“華恢1號”水稻完成的是相關諮詢服務,在國內認爲這爲“華恢一號”及其衍生品種的大米及米制品出口美國市場打開了法律通道的同時,卻尷尬的發現,截至目前依舊未收到任何一個國家允許該品種大米商業化種植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我們收到的消息顯示,由於我國禁止轉基因稻穀/玉米/小麥/大豆的種植,但在相關的收購的質檢標準中,除了大豆外,很少提前對轉基因檢測項目。

只是近年來,對玉米的相關轉基因檢測也開始逐漸增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