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孩子怎麼來?

刷了一個視頻,說了這樣一段話:

優秀的孩子都是被逼出來的,沒有一帆風順的,絕大部分優秀的孩子在最初階段都是被父母或者被教練或者被老師逼着去做的,優秀以後找到了自信才激發出他們強烈的好勝心,在強烈好勝心的趨勢下,他們才能主動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這段視頻首先是孩子寫給媽媽的小紙條:

媽媽,我功課寫完了,我去跳繩了。

然後畫面上給我們展示出孩子所完成的功課,筆跡乾淨、整齊,功課還有時間記實,口算9分、試卷24分,結合語文的功課,預估時間不到一小時。

展示完功課,又給我們呈現了學習計劃,上午6:30—6:40起牀、洗漱,然後開始20分鐘的晨讀,內容有古詩、疊詞、成語、近反義詞等。7:10—7:30喫早飯,然後去學校上學。

下晝4:00—5:00完成學校功課、預習第二天課本,5:30—6:30休息、娛樂、喫晚飯,7:30—8:30課外閱讀,8:30洗漱,9:00睡覺。

最後是寫功課的要求:

三個不:1、劃定好時間不超時2、寫功課不喫東西3、不要邊寫功課邊玩三個到:1、眼到:眼睛要看功課內容2、口到:邊看邊小聲讀3、心到:功課要專心思索練三遍:1、背課文:通讀三遍再背2、寫錯字:訂正三遍再寫一寫3、做錯題:同類型題學會舉一反三

固然這個內容與實際做作業的情況有所不同,甚至在孩子進入高年級後,要求都會有所變化。但是,這個功課要求的設計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要對孩子做作業的要求做一個明確細緻的劃定。結合我所理解的情況,模仿做出了下面的要求:

三不:1、寫功課不喫食2、寫功課不玩耍3、劃定時間不超時三到:1、眼到:看功課內容2、心到:用心思3、手到:動手寫三遍:1、背課文讀三遍2、寫錯字對三遍3、做錯題要反三

在整個內容中,我將口到換成了手到。我的孩子嘴裏說個不停,但是手上卻不見什麼動作,想的內容不動手。另外,我們的思維許多時候是在運動中思索的,用手上的動作來帶動孩子寫功課的思維過程。所以,將孩子口到的要求換成了手到。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逼出來的嗎?事實並非如此: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學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換句話說,優秀的人不一定是逼出來的,但只要成爲優秀的人,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或許順着本來就優秀的孩子天然發展,也或許用好處利益誘惑其努力學習,更或許在我們逼迫下學習,只要終極孩子是優秀的,方法都是對的。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能上二本、一本就是優秀的孩子,而那些能上985、211的孩子們,尤其是在清華、北大的,更是優秀中的優秀。

習慣重要,老師也重要

老師可以說是指引我們成長的重要領路人,古人千里迢迢就是爲了尋找一位指點人生的老師。如今科技大發展,網絡發展到5G,機器AI都開始在逐步應用在人類範圍之中,我們這個時代的信息是最豐碩的,各種資源獲取也是相對最輕易的時代,所以我們可以尋找到良好的老師來匡助我們成長。

在家,我們家長可以做第一任老師,帶領孩子晉升學習習慣;而在外學習上,就一定需要有優秀的老師來帶領我們。在網絡時代,我們在家也可能接觸到清華、北大的名師,而他們身上都有着諸多學習的經驗,不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優秀的思維和凸起的學習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