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要说哪任皇帝最为昏庸,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是蜀国最后一代皇帝刘禅,这个在世人眼里骄奢靡腐而又好吃懒做的皇子,不少人觉得刘禅和智慧和明智的形容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过刘禅却也有着世人不为之的智慧,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公元228年到262年,诸葛亮以及姜维前后穷兵黩武出征16次北伐,蜀国这时候分别为了两个势力,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以及蜀国元老,例如陈震、关羽、孙乾等,后者已经消散了,正史上的诸葛亮为了能让皇子刘禅稳坐皇帝一位,身为丞相必须掌握国家的资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北伐,同时也完成先帝的遗志。

但是刘禅却一直让其劝说诸葛亮,大可不必这样,劳神伤财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执迷?当时诸葛亮十分无助,最终兵败病逝五丈原,姜维接替诸葛亮的遗志,但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等到 公元263年西晋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更是将蜀国送给了西晋司马一族。

甚至在送去之后,当时司马昭大摆筵席邀请刘禅一起进席,刘禅身为王国奴还命令宫女们给西晋表演川蜀舞,自此诞生了一个成语“乐不思蜀”。那么刘禅真的就有这么昏庸无能吗?恐怕未必。

公元221年,这个时候刘备看到儿子刘禅身上仁德的品质,执意要培养刘禅做日后的皇帝,为此还让诸葛亮连夜抄写了《韩非子》《管子》等著作让刘禅进行学习,后面又学习了《左转》,在诸葛亮身上也能看到对刘禅莫大的期望,曾经因为刘备的义子刘封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时候,还让刘备斩杀掉刘封,可见刘禅在其心上的重要性。

公元223年,这个时候刘备俨然是去世了,刘禅知道自己没有军事才干,也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当时曹魏余党也已经不足以掀起波澜,全靠司马懿等人独揽大局,这个时候蜀国兵力大概是在10万,曹魏则是在50万左右,蜀国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说难听点也没有和人家叫嚣的资本,这一点刘禅清楚的很,只是希望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便足矣。

当时基本上只要诸葛亮在世之时,什么事情都取决于诸葛亮的态度,为了能够防止北边的曹魏的突袭,诸葛亮在曾经在世之时便派遣了使者和吴国重修于好,给蜀国做了足够了铺垫后,一直到公元235年刘禅才有了真正的政权,这个时候的刘禅就开始注重国事了,贬杨仪、提蒋琬都是出自刘禅手中。而刘禅的军事才能也是有的。

公元242年,蒋琬准备造船伐魏,不过被刘禅废弃了,当时蜀国已经没有人才了,如果光是靠姜维一人很难支撑起整个蜀国的大梁,诸葛亮235年到公元263年这个时间段,刘禅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生产,不过很少涉及到军事,可以说这一段时间,蜀国的人民都是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为轻松的时光。

公元263年,西晋派遣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大军讨伐蜀国,姜维率领朝廷最后一名将军以及十万军力将西晋军队挡在剑阁,不过这个时候邓艾早已直奔成都,刘禅也下达了最后一道圣旨投降西晋,蜀国的命运由此告终,但这也是刘禅最为机敏的地方。

刘禅非常清楚如果再这么打下去,蜀国打不赢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会导致蜀国的将士伤亡不断,最后肯定是轮到无辜的百姓遭殃,反正都是输,在刘禅心目中,百姓自始至终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最终发布了最后一道圣旨: “百姓布野,馀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而和司马昭在宴席之上,也是无比轻松,把国家交给别人打理,或许让自己更为释怀的一种方式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