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导师蒙曼老师,到底算不算是当代才女?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早在参加诗词大会之前,蒙曼其实就已经是个文化名人了,在《百家讲坛》可圈可点的表现,让她收获了不少粉丝。不管是讲历史还是讲诗词,蒙曼都能深入浅出,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之旅。但在诗词大会第5季结束后,她却受到了不少质疑,甚至有不嫌事大者还用上了“跌下神坛”这样的字眼。这是为什么?

一:因“锄禾日当午”被质疑

这首诗咱们都知道,来自唐代大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全诗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诗词大会第5季中,曾考到了一道关于这首诗的题目,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选手答错了。蒙曼在讲解这首诗时,认为“锄禾日当午”写的是种庄家的过程,就是这个解释让她备受质疑和嘲讽。

有观众认为她没有耕种经验,锄禾怎么可能是在种庄稼,谁会在大中午太阳正热的时候种庄稼呢?不少诗词迷则认为,所谓“锄禾”并不是把地里的禾苗锄掉,在古诗词里“禾”经常被当成一个泛指词,锄禾在这里的意思就是锄草。

其实对于蒙曼老师的“种庄稼的过程”一说,笔者认为并没什么错,毕竟她强调的是过程。现在各地很多务农的朋友仍习惯说“我是种庄稼的”,他们说的“种”包括的也是锄草、插秧、收割等过程,蒙曼老师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部分网友拿着这句话来质疑她,个人认为完全是在抠字眼,没有任何道理。

二:因一首王维诗获满堂彩

事实上,对于蒙曼真实水平的评价,只凭她对一首诗的理解是不够的,还要看她运用诗句的能力。她在诗词大会上经常借用前人的诗句来鼓励选手,在第4季第一场中,她的一次赠诗就获得满堂彩。

当时是选手的绝地反击环节,蒙曼需要和场上的选手配合,让选手根据她的提示说出诗句或诗名。遗憾的是,这位选手因过度紧张没有答出苏轼的《定风波》。作为配合的导师,蒙曼有些内疚,就在选手已经转身要离场时,蒙曼突然插了句话:“我能送你一首诗吗?”虽然节目是录播的,但是主持人董卿都没有说让导师送诗,看得出来这是蒙曼即兴想到的,她送的是王维的《山中送别》,全诗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确实送得太高明了!这是王维送给友人的诗作,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这首诗没有写长亭送别之景,而是重点写好友走后自己的心理活动。

蒙曼在这个时候送这首诗,至少有3点高明之处:首先,最后一句“王孙归不归”是一个问句,因为选手失败后会回到百人团,还有机会再脱颖而出,再回到这个攻擂的舞台上,所以这样一问就是问他有没有信心再回来。当时选手听完这首诗,立马就回了一句:“归!”这是属于两位懂诗的人之间的对话,很有趣!

其次,蒙曼这样一说,自己和选手就是朋友的关系,而诗词大会这个舞台也成了青草满地的山中,这样说不但应景,也是很有深意。对演播室的选手和观众来说,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不就像当年王维在山中一样?

再次,比起用其它鼓励的话,蒙曼这一次赠诗又让观众学习了一首唐诗。本来就是诗词大会,能用唐诗与选手沟通,这个嘉宾当得称职。

三:客观地看待诗词大会上导师的表现

不管在《百家讲坛》中的表现,还是在诗词大会上对诗词的品读,蒙曼的表现总体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人无完人,而且品读诗词本身就是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少网友拿着她说的一两句话来挑刺,然后对她的水平全面否定,个人觉得这对她是不太公平的。毕竟像“种庄稼”这种话,你要是硬说她说得不准确也没错,但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说的。

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几位导师在诗词大会上的表现。康震、郦波、杨雨、王立群、蒙曼老师,都是这个领域内的资深专家,或许他们也会有知识的盲点,但整体实力如何,还是要看他们长期以来的表现,哪怕是抠字眼挑错也该说得有道理。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