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结合原著看《甄嬛传》的时候,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越来越觉得果郡王对甄嬛根本不是真爱,而是以爱的名义实现自己的野心——彻彻底底地利用。

包括舒太妃,舒太妃与自己的儿子允礼一唱一和,只不过把甄嬛当成可以利用的棋子而已。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明明他们是想利用甄嬛,不料,到最后反而成了“成全”。

1、果郡王隐藏的仇恨

果郡王一开始就知道甄嬛长得像纯元,也知道皇兄的心头挚爱是纯元,而甄嬛又是一个极其聪明、放荡不羁的女子。对于果郡王来说,恰恰是一枚最好的棋子。

所以,从第一次见到甄嬛开始,果郡王就对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明知她是皇兄的女人,是他无法觊觎、也不该觊觎的女人,还是见缝插针的各种勾搭。他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讨好甄嬛、表白心迹的机会。

这真的很奇怪,果郡王明知道甄嬛是皇兄的心头挚爱,却偏偏暗箱争夺,疯狂追求,这是几个意思?不知道这是“虎口拔牙、刀头舔血”吗?

让果郡王孤注一掷的动机和理由是什么?原著原文中的一个细节,就暴露出果郡王内心的仇恨与不平。这个细节隐藏在甄嬛一段内心独白里,那是甄嬛在甘露寺刚刚被皇帝宠幸过后的一个小情节,当时的皇帝正沉沉睡去。

(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著中的人称和人名统统改换成电视剧中的人名和人称了。但意思不变。)原文情节如下:

甄嬛估摸着皇上快要睡醒了,方才任由泪水恣肆滑落,一滴一滴滴落在皇上的背心。甄嬛的手抚上皇帝的右臂,他的右臂是这样的光洁,带一点已久不习武的男子的微微松乏的皮肉。而允礼,他的右手臂上有那样狰狞的刺青,你完全想象不出来,像他这样温润如玉的男子,竟会有这样凌厉的刺青,唯有最亲密的人才可以看得到。

果郡王的身体上竟然刺着“狰狞凌厉”的刺青,如甄嬛所说,假如果郡王内心无恨,也如他表面上一样温润如玉、洒脱平和,那他身上为什么会刺有“狰狞凌厉的刺青?”

其实,果郡王内心的压抑和愤怒是必然的,因为他的母亲舒太妃,曾经是先帝最宠爱的女人,但先帝驾崩、皇兄继位后,却把舒太妃“发配囚禁”到甘露寺附近的“安栖观”,终身不得出安栖观一步。

哪怕后来果郡王病倒在清凉台。

甄嬛曾问阿晋:“舒太妃来看望过没有?”阿晋道:“太妃怎么会来呢?太妃终生都不得出安栖观的。”也就是说,即便得知自己的儿子病了,舒太妃都没有被恩准探望一次。

这跟《宝莲灯》中,压在华山底下的三圣母有何区别?难道果郡王就没有“劈山救母”之心?但果郡王需要的武器不是神斧和宝莲灯,而是权力和地位。

2、果郡王也知道皇兄对自己视为心腹大患,早就欲除之而后快

果郡王从准格尔逃命回来后,与即将进宫的甄嬛进行了最后一次对话道别,也讲述了他逃回来的原委与过程。原文大致情节如下:

允礼问甄嬛道:“那日你我在辉山遇见的那名被蛇咬伤的男子,你可晓得是什么人?”甄嬛凝神思索:“看他衣饰气度,必然是准格尔中极有威望之人……”骤然心下一动,忙看允礼道:“莫不是?”“不错!他正是准格尔的汗王摩格。早在辉山之日,他已揣测我是朝中要人,又恰逢皇兄派我远赴滇南,正好落入他囊中,中他暗算。”允礼暗暗咬牙,长眉紧蹙,“他既知我身份,挟我入准格尔,意欲以我亲王身份要挟皇兄,控势滇南。”甄嬛想也不想,脱口道:“皇上不会答允的。”允礼的眸中有暗沉的辉色:“他自然不会答允。在他眼中,一个兄弟如何及得上大好河山,何况,那兄弟又是我……”甄嬛的叹息:“多年前皇位之争——只怕真格尔真杀了你,反而了却他心头一块大石。”

看了吧,果郡王心如明镜,知道皇兄早就视他为心腹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只是苦于找不到合情合理的借口而已。

既然明知对方要杀死自己,难道果郡王就没想过反扑?反扑才是一个人的防卫本能,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反而不正常了。

仅凭这两条,就足够果郡王处心积虑、要在皇兄的心口或身边插暗箭了。有能力有智慧、有足够分量策反皇兄的人,非甄嬛莫属。甄嬛的先天优势是长得像纯元,而且,比纯元更有智慧。所以,拿下甄嬛,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更巧的是,甄嬛怀孕后,果郡王奉命离开了。但舒太妃是知道甄嬛怀孕的,就在甄嬛筹谋回宫、一切顺利后,果郡王却恰恰“死而复生”了。

如果说离开是因为皇命不得已,为何回来的也这么巧?恰恰是甄嬛已经谋划好回宫以后?

3、甄嬛是果郡王手中的一枚棋子

这个情节更像是果郡王“期待”甚至谋划的情节。他早一点也不肯回来,就是在逼迫甄嬛回宫!他知道:已经怀孕的甄嬛除了回宫,没有别的路可以选。只要甄嬛能够怀着他的孩子回宫,那一切就“好办了”。

他既可能成为第二个“多尔衮”,也可以暗中联合甄嬛用最隐秘地方式“刺王杀驾”。果郡王假装不知道甄嬛肚子里怀着他的孩子,因为一旦揭穿,甄嬛就会怀疑他的动机以及感情。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与母亲舒太妃一唱一和,一个假装愤怒——不愿意甄嬛怀着她的“孙儿”回宫。另一个假装一无所知、只是真情告白与挽留,以一副被辜负、被伤害、被暗算的面目出现,激发起甄嬛对皇帝的无比憎恨!

要不然,怎么就那么巧?果郡王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在甄嬛接到回宫圣旨的时候回来了,在一切无可挽回的时候回来,真的是太巧了吧?而且,还是由他作为来接甄嬛回宫的册封使?这焉知不是他亲自请命的?

目的就是与甄嬛正式道别,进一步强化他们之间的“真情”并把皇兄要把自己置于死地的“真相”告诉甄嬛,激发起甄嬛对皇帝的“杀心”。

甄嬛就是果郡王埋伏在皇帝身边的利剑。他根本不需要刻意叮嘱甄嬛什么,就是以“真情”来感动甄嬛,让甄嬛自主自发的为他“报仇!”

甄嬛其实是果郡王苦心经营多年的一颗棋子,他既可以利用甄嬛腹中的孩子颠覆皇兄的江山,也可以利用甄嬛杀死皇兄,让自己成为“多尔衮”。

然而,果郡王最终失算了,他没想到,皇兄竟然想让甄嬛去和亲,眼见他苦心经营的一切尚未成功就要付诸东流。果郡王慌了,不顾一切地要追回甄嬛,因为甄嬛是他唯一可以扳倒皇兄的棋子。他之前派给皇帝的内线——瑛贵人已经折戟沉沙,叶澜依不堪重用。

所以,他无论如何要保住甄嬛这最后一个杀手锏,因为他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与皇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最坏的结果也要玉石俱焚,他甘愿死在这场貌似“一厢情愿”的痴情上,自己一旦死了,甄嬛的杀心才会更坚定。

结果,他输了,虽然甄嬛确实杀死了皇帝,但继承王位的却不是他的儿子弘曕——而是四阿哥弘历。

果郡王筹谋的一切,原本是想利用甄嬛,不料最终却成了“成全”了她。也许最后的甄嬛理清了脉络,看清了果郡王的居心,所以才倡议立四阿哥为太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