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長給小孩喝牛奶是相當普遍的,不過喝牛奶的注意事項還是挺多的。下面小辰帶大家看下平時容易被忽視的幾點注意事項。

1.牛奶不能高溫長煮

有的寶媽總擔心牛奶感染上了病菌,在給嬰幼兒煮牛奶的時候,把煮奶的時候拉長,覺得這樣更穩妥一些,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牛奶是富含的蛋白質,在不斷的加熱過程中,出現一些改變。如果牛奶的溫度在60-62℃的時候,會有少許的脫水問題,這就讓蛋白質出現了改變。還有,煮牛奶的時間如果太長,它的成分含有的容易波動的磷酸鹽會成爲中性磷酸鹽,對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帶來影響。

還有,牛奶在高溫中煮過長時間,導致牛奶內的乳糖出現分解,轉化爲少量的甲酸,此時,牛奶的色澤變成褐色,口味變酸。可馨育兒說,特別是使用文火煮奶過長的時間,牛奶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素成分易被空氣氧化而受到破壞,營養價值大大下降,孩子無法獲得充足的營養,對其生長發育帶來影響。

Tips:寶媽該如何煮牛奶呢?

給嬰幼兒煮牛奶時,最好使用旺火煮牛奶,等到牛奶煮開時,馬上關火,等到落滾以後,再開火繼續加熱,反覆如此進行3次。這樣既避免了高溫長煮,又能不破壞牛奶的營養成分,還能讓牛奶中的病原菌無處藏身。

2.煮牛奶的時候不能添糖

有些寶媽給嬰幼兒煮牛奶的時候,不忘加入一些糖進去,覺得有甜味的牛奶,寶寶更愛喝,可高效利用其蛋白質。事實上,這樣的舉動會讓牛奶的營養價值受到損害。有關科學研究表明,牛奶與糖在一起煮,前者含有的賴氨酸和後者的蔗糖混合成一種稱爲果糖氨基酸的化合物。它不但不會被嬰幼兒的機體所利用,反而會生成一種名爲梅德反應的毒物,對嬰幼兒的肝臟和腎臟帶來風險和傷害。還會讓牛奶的中鈣質大量流失,從而讓牛奶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3.牛奶過濃

根據相關實驗發現,牛奶中的鈉含量是人體的兩倍之多,越濃的牛奶,鈉含量就越高。所以喝了牛奶以後,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血鈉濃度升高,使孩子出現便祕、血壓上升的情況,嚴重的還會抽搐、昏迷,從長遠來看,可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

4.小火煮奶

如果煮的時間太長的話,容易使牛奶中的維生素受到氧化而被破壞掉,所以煮牛奶一定要大火,這樣一來能夠迅速殺滅細菌,二來還能夠讓牛奶中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

5.加了果汁的牛奶

一般來說,小寶寶可以在4個月初加果汁。起初,果汁的添加量很小。因此,有些媽媽在牛奶中加入少量果汁,讓寶寶一起喝,這是不科學的。牛奶中80%的蛋白質是酪蛋白。酸性水果,如橘子和檸檬,含有檸檬酸。酪蛋白和檸檬酸一旦結合,就會發生冷凝,影響牛奶的消化吸收。 給媽咪支招:給寶寶加點果汁時,媽媽不應該偷懶,最好一次給寶寶喂一茶匙。它不僅鍛鍊寶寶的吞嚥功能,還能幫助寶寶儘快適應用勺子喫飯。

6.不補充水分

很多的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喝了牛奶,就等於是補充了水分,所以不會額外再給孩子喝水。其實,牛奶中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爲主)以及鈣、磷、鈉等礦物質含量太高,這類物質會消耗體內的大量水分,讓孩子出現上火的情況,所以一定要給孩子多喝水。

7.睡覺之前不喝奶

在睡覺之前喝一杯牛奶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孩子睡着以後,內分泌系統功能活躍,會產生很多的生長激素,牛奶中的鈣製品到孩子身體裏面,能夠加速骨骼生長,有利於孩子長個。有的媽媽擔心孩子尿牀而不讓她在睡覺之前喝牛奶,這樣其實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以上就是在餵牛奶的過程中會出現的一些誤區,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區分,不要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