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如癡如醉守瑰寶,熬過了,家庭崩離孤與寂, 一轉眼,鬢已成霜白髮舞,莫高窟,已重過我命,融進血脈裏。”滬劇電影《敦煌女兒》,由於前兩日的大風讓拍攝無法順利進行,劇組今天連續第三天登上與莫高窟遙遙相望的三危山,終於完成了衆人送別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常書鴻的重頭戲。

這場送別戲以三段式呈現,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三人邊憶往事邊從山下走向山頭,與那裏等待着的同事們匯合,伴隨着九層樓的風鈴聲,衆人一齊眺望莫高窟,這個凝結了一生心血的地方。最終,段文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便是樊錦詩丈夫彭金章即將來敦煌任職,兩人就要結束長達19年的分離。

傳言古人因在三危山見到佛光而興建了莫高窟,如今這裏成爲了“敦煌守護人”生後的歸宿。正式開拍前,主角樊錦詩的扮演者、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與幾位演員在常書鴻和段文傑的墓碑前三鞠躬,以表敬意。雖然曾經爲了滬劇和電影來敦煌採風不下十次,但在茅善玉看來,每每有不一樣的體會:“只有在凌厲的風沙之下,體會到了樊院長的不易。從沙漠到戈壁,從辦公室到莫高窟,只有實景拍攝才能完整體現她的一生。”

“你們演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希望能通過電影,讓更多人知道幾代敦煌人的故事。”開機那天,親自來到劇組的樊錦詩曾這樣寄語《敦煌女兒》。據茅善玉介紹,不同於滬劇舞臺,此番電影加強了對敦煌研究院第一、二代院長的描繪,以全景式刻畫幾代敦煌人的奉獻。

滬劇《敦煌女兒》“常書鴻”的扮演者凌月剛在電影裏繼續着與角色的緣分,在他眼中,滬劇演員走上大銀幕是個不小的挑戰。“這個人物非常難演,舞臺表演可以依靠肢體語言,電影則更講究眼神和內心,”他對記者說道。演員吳爭光則是首次飾演“段文傑”,前輩的珠玉在前讓他坦言“壓力不小”。“一接到要演出的消息,我就查閱了大量文字影像資料,來揣摩段院長的心理,”他對記者表示:“在條件大不如現在的時期,他默默堅守在此數十年,這份毅力超乎想象,同時也激勵着我們年輕人爲祖國的事業奮鬥。”

“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戲曲電影!”本片導演滕俊傑執導戲曲電影的經驗相當豐富,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曹操與楊修》均出自其手,但他仍將《敦煌女兒》視爲“特別的作品”。全實景拍攝雖然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卻也讓攝製組捕捉到了不少可遇不可求的珍貴畫面。“一次次鎩羽而歸沒有磨滅劇組的信心,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走近了敦煌藝術的內核,更走近了敦煌人的心。“同時,他也表示對於當代戲曲電影而言,《敦煌女兒》的拍攝亦是寶貴探索,如何在以“戲曲”爲魂的基礎上完成傳統藝術與電影視聽效果的結合是一道不小的考題。

滬劇電影《敦煌女兒》脫胎於同名滬劇,於9月22日在敦煌莫高窟前正式開機,劇組在敦煌完成該片大部分實景拍攝後將直接前往橫店取景。電影以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敦煌女兒”樊錦詩爲原型,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電影由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廣播電視臺、敦煌研究院、上海新文化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作者:王筱麗

圖片:劉海發 王筱麗 攝

編輯:周敏嫺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