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創投行業經歷了衆多變化,疫情導致了逆全球化、供應鏈本土化,中小企業舉步維艱,在這樣背景下許多一線VC/PE表示,2020年不適合投資,或要謹慎對待投資;也有投資人認爲互聯網公司的泡沫縮小,是投資的最佳時機。

“做投資不應該盲目抄底或者摸高。追潮流、追低點的方式並不是最好的。”對此,TPG 集團中國區管理合夥人孫強表示。

孫強認爲,投資應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行爲,而疫情則是企業抗風險能力、造血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試金石。

他表示,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發現好的企業。好的企業是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在低點和高點都能做得好。好企業還要能抗風險,看清趨勢,逆勢而上。“所以,疫情是一個試金石,考驗了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綜合水平。

以下是對話原文:

問:2020年經歷了衆多的變化,許多一線投資人表示,2020年不適合投資或者會謹慎對待投資,你怎麼看? 您曾提到,後疫情時代長遠的行爲和模式都發生了變化,對你來說,投資策略有沒有變化?

孫強:我覺得投資不應該想嘗試去抄底或者是摸高,這種是想追潮流、追市場、追低點的投資方式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投資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行爲,我們投資的最重要的目的是發現好的企業。

好的企業的標誌是什麼?它是能夠長期的企業,就是在低點和高點上都能夠做得好,還能抗風險,還能看趨勢,還能抗逆勢而上,所以疫情是一個試金石,是考驗企業它的應變能力。你看阿里當時起得最快的時候,實際上是2003年的SARS,馬雲當時在我們閉幕大會上還講了,他們公司2003年的時候,你能想像只有兩六百五十人,所有的人都被隔離了,在隔離的時候他們怎麼辦?他們去說,或者說我們所有人都做培訓,真正的電商元年實際上是2003年,所以在疫情現在也是一個分水嶺,疫情完了以後,整個世界都變了。

在這種情況下,看哪些企業能夠脫穎而出,能夠顯示出它抗風險的能力,能夠在逆勢當中能夠出來,這種好企業爲什麼一定要等到看清楚以後再去投,等你看清楚的時候他們都已經不需要錢了,已經發展得很大了。

所以我覺得,在2020年不適宜投資這種說法其實是欠考慮的。

在逆勢當中第一泡沫退去,第二真金石被煉出來了,好的企業都浮現出來了,可能在估值上也更加合理一些,大家對於未來看得更加理性一些。爲什麼在這個時候不能去選擇好的企業投資呢。

問:目前對於PE市場來說,是否迎來新的一輪洗牌?

孫強:洗牌不是一輪一輪的洗牌,可能是不斷地在洗。

投資也是這樣的,業績不好就被淘汰掉。疫情當然會使一些問題加劇了,更明顯了,所以洗牌的情況是不斷地存在的。

如果說這一輪說的洗牌可能洗得更大一些的話,真的有可能,因爲這個浪潮大的時候淘汰的企業更多一些。

所以,PE界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叫vintage。實際上(投資)就要看年份,跟葡萄酒一樣的,你趕上不好的年份,你在最高潮的時候投資一,那一波投資業不會太好,因爲是趕上泡沫的頂端。所以疫情(對於企業來說)是個分水嶺,疫情前投的時候可能太樂觀了,就會遇到泡沫。這一下(泡沫)洗掉以後,疫情以後大家都趨於更理性化一點,可能這個年份是好年份。

問:個觀點很有意思,現在投資也有可能是一個投資的好年份是嗎?

孫強:是,一般的來說像一個大浪潮過去以後,你在低點的時候,你找到好的企業,它既有抗風險能力,又能在這種大的趨勢當中挺過來,然後還能夠顯示出它的長期增長能力,這個時候投資的時候應該來說估值又比較合理,這一波年份都是個好年份。

問: 疫情之後,新消費、醫療、toB成爲最熱門的三個領域,您在哪個領域的佈局較多? 你如何看待醫療和新消費行業的高估值情況,是否名不副實?您覺得這些賽道前景如何?

孫強:這些所謂的新的現象、新的情況其實是疫情過了一種反應。對我們來說,我剛剛講投資的本質是發現最好的企業,不管他們哪個行業,所以這幾個細分行業湧現出企業更多一些,是因爲疫情造成了一些更多的機會。

TPG分析他們主要是看他們的企業的本質,所謂的溯本追源吧,它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它要有很強的競爭力,不是因爲大浪來了,風口上豬也會飛這種情況,我們希望能夠找到好的企業。

醫療這個行業最近比較熱,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國內的雙創,二是內循環,第三個就是進口產品的替代。

因爲國際地緣政治造成很多進口、出口都出現困難,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的迴流。就是以前的很多人才去了美國上大學、上博士後以後就想留在那不回來,但是現在國內的雙創的這種氣氛,國內市場的增長,再加上美國由於政府的一些行爲,對中國的科學家的歧視,大家都願意回來。回來以後他們有了經驗,有了這個技術,他想創業,再加上我們有資本的支持的話,這樣的企業就會多,正好疫情又提供了很多醫療、健康、器械、新藥方面的機會,我們最近看到的機會就越來越多了,所以醫療這方面我們會大力去,我們會給一些新企業提供很多的投資的資金,讓他們能夠發展,再加上進口的醫療的藥跟器械的替代,這是創造極好的市場機會。

所以,(醫療)這個方面的機會我們覺得一定要抓住了,因爲他們需要資本。消費和AI這些機會會不斷地湧現,它是給線下企業賦能的一種機會。

我們認爲未來10到20年,所有的企業都要往線上移,線上移的時候,你一個是光給他們賦能,再一個是找到給他們提供O To O這些合作手段和一些技術、數據,這樣的話也都是很好的積累,我們也會很重視的。(劉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