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武帝评价的两歧现象在赵宋以前即已存在。褒奖汉武帝者有之,如班固称其“雄才大略”、曹植称其“功越百王”,他们都盛赞汉武帝的才智和功业。然而汉宣帝时期的大儒夏侯胜则认为汉武帝“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亡德泽于民”。这已是近乎暴君的评价了。宋儒根据价值立场的不同也对汉武帝有截然相异的评价:以道德价值为标准的主流思想一方,贬抑汉武帝为暴君;以功利价值为标准的另一方,称汉武帝为雄主。


对内,他颁行“推恩令”,削减了王国势力,建立中朝,削弱了宰相权力,又设立刺史监察地方,中央集权和皇权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和巩固。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汉帝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空前整合,形成了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对外,汉武帝自元光二年开始对匈奴作战,经过三次大战,匈奴遭受重创,分裂为五部,已非汉朝敌手。开拓西域、征服朝鲜、勘定闽越、平服西南,都是汉武帝的武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武帝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雄主”。


另一方面,汉武帝不仅在个人生活上骄奢淫纵,而且穷兵黩武,屡兴大战,特别是与匈奴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为积累财富满足贪欲以及支持对外战争,汉武帝任用桑弘羊专管财政,以改币制、营盐铁、立平准、行算缗诸法盘剥士民,造成平民富家破产无算;在疆场上,又牺牲了数十万汉家子弟。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武帝也可以称得上是“暴君”。


?

汉武帝的个人特质中有近似秦始皇的成分,但与秦始皇相比,对他的评价又更为复杂一些。其实暴君和雄主的两面在汉武帝身上都本来存在,但由于出自不同价值的选择,在这两种形象的认定上出现取此弃彼,偏执一端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