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诈骗挺多的,招式、花样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就算年轻人也容易中招,陷入圈套,更别说中老年人。最近,上海一位老伯就遭遇到网络骗子,差点损失55万。幸得有一个热心、尽责的女警进行反诈骗劝阻,才帮他挽回损失。

事情是这样的,上海浦东某银行,一名老伯在柜台上执意要办理55万元转账,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其中有端倪,疑似诈骗,遂报警处理。女民警吴婷来到现场处理。原来,老伯在网上结识了一位所谓“投资顾问”,对方承诺投资有8.7%高收益回报。老伯“试水”投资后果然有收益。所以现在想加大投资金额,给对方汇55万元。然而,吴婷发现,对方“合同”上投资公司在安徽,转账账户却在青岛。而且对方还声称,如果达不到收益,会补足给老伯。天下怎么会这么好的事情呢!吴婷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投资诈骗。

为了避免老伯上当受骗,吴婷施展开了教科式的反诈骗劝阻:

“你不舍得吃,你不舍得用,他买名牌衣服,他开宝马,他天天吃得好得不得了,现在拼命吃大闸蟹。你不舍得的,都被他用掉了……”

女警吴婷的这一招,果然奏效,老伯答应不给对方转钱了。当然,这位尽心尽责的女警不放心,再三跟老伯确认:肯定不去转了吧!你要是晚点转帐被人家骗掉了,我到最后心里会非常难过的……为了防止老伯可能会到其它银行网点去汇款,女警吴婷还还动员其妻子“没收”老伯的银行卡。

这位老伯,终于没有上当,自身财产没有损失。他是幸运的,因为他遇上了一位热心、尽职,大概很喜欢吃大闸蟹的女民警吴婷。而现实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遭遇网络骗子后就没这么幸运了。

网络骗子多却巧言善辩,精心布局,步步引诱,受害者很容易掉入陷阱。有的人掉入陷阱还不自知,人们对其劝阻还被怪责挡了自己的财路。这是有许多真实案例的,比如下面所说的这一例。这也是上海的一位陈女士,她掉进了网络诈骗的陷阱中,欲给对方汇20万元。警方好言相劝,没想到她却觉得警方挡了她的发财路,言语激动地说:“那个不是骗子,我这是投资,人生都要翻身了,本来开开心心的一件事情(现在被你们搞得)……”用一句俗语来讲,这真的是“良言难劝该死鬼啊”。

受害者一旦上当,往往就像着了魔一样,心甘情愿给骗子汇款,每次一万、两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地汇过去。最后,把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全奉献给骗子;有的人更甚,本身没有多少积蓄,在各种平台借贷,或者问亲戚朋友东挪西凑,一次次把钱转给骗子。最后这些人怎么样了呢?结果当然是大呼上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要知道,这些钱一旦汇过去,很大概率是拿不回来的。以前还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有的人养老钱被骗之后,一时想不开,居然跳楼自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最值得强调的是,中老年人确实很容易成为骗子的首选目标,因为老人一般与社会脱节,老人和骗子之间信息不对称,再加上生理性原因,老人逻辑思维、判断能力都会严重下降。据统计,至少有四成的老年人有过与网络骗子打交道的经历,这其中有多少个受害者就不知道了,不管哪一例,对其本人及至家庭都是个巨大伤害。

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注意,要提醒他们社会存在的陷阱,网络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诈骗,给他们打好“预防针”,这样他们至少有一定免疫力,也就不会太轻易掉入骗子挖好的陷阱了。

再有,年轻人有空应该多陪陪老人,多点关怀,多沟通、多交流。这样子有什么问题就很容易发现,也可以很快得到解决。事实上,有些骗子正是利用老人缺乏亲情关怀,跟老人套近乎,甚至给老人当“儿女”,然后给老人推销价格高昂却又没有什么作用的保健品。这类事情很多,老人很容易中招。据说,有的老人明知对方是骗子,却由于对方对自己过于关切,比亲生儿女还要好,因此会心甘情愿买对方高昂保健品。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畴,就不多说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不管骗子耍什么新花招、新招术,只要记得一条定律,至少99%诈骗不会成功。这条定律就是: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即便掉馅饼,也是有毒的。把这条定律上升到最高度,永远烙在脑子里,就如同“故意杀人是犯法”的常识一般,自然就不可能再上当受骗。

我是小钟叔叔。程序员,敲过代码,开发过程序;喜欢码字,发表过散文和故事。文字编辑工作九年,理性又不缺感性。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