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关于广东省云浮市的最后一篇游记。

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我对这个东西不熟,查了一阵资料才下笔。

【让人“一见钟情”的瓶瓶罐罐】

游云浮博物馆的时候,我在三楼展厅里看了一场展览。

描金绣彩的器具装满整个展厅,万缕金丝织白玉,眼花缭乱。

这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经常出现在近代影视剧里。

在清代,它是顶级的家居奢侈品。

在我的心目中,它几乎可以算做是广东“最贵重的特产”。

明末清初,有个老外到香港度假,被那中西结合的样式和图案震惊,带回国外之后,受到了欧洲皇室和贵族的追捧。

而普通家庭的欧洲人,买到这瓷器之后喜爱到不舍得使用,则把它作为家居装饰摆放在屋子里,或者镶嵌在框子里,挂在墙上。

国画工笔绘就的图案,就像织在传统瓷器上的华丽锦缎。

看似小小的容器,每一只盘子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只罐子都是一幅风景,让人一见倾心。

它的学名叫做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它的全称叫做广州织金彩瓷。

人们通常称呼它为广彩。

【广东“特产”】

300多年前,广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贸易港。

其间来往的大宗货物中,就有景德镇的瓷器。

在广彩还没出现之前,先是有一个荷兰人把西方人常用的器皿造型模具带到中国,再把景德镇人按照模具做出的中国瓷器带去国外,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个时候广州人就发现,西式造型的瓷器,好赚钱。

到了康熙年间,聪明的广东商人开始找画师在景德镇烧制的白瓷上画画。

随即,外国人开始大批订货,广彩成为当时口岸上流通最多的商品之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海外贸易的繁荣,早早地就为广州成为一线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广州很多村镇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瓷器厂,养活了十里八乡的几代人。

直到今天,广彩比较稳定的用色和画风依然是基于西方人的审美习惯所形成。

所以它很复古,还带着点儿“洋气”。

到了晚清时期,欧洲人学会了烧瓷的技术,所以广彩在欧洲的销售路子就断了。

但是赚钱这事情难不倒广东人,他们把广彩装上了发往美国的货船,又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了这种广东“特产”。

【清朝的顶级“奢侈品”】

广彩之所以价贵,是因为它做起来真的很费劲,一只瓷器从开始烧制出毛坯到选择合适的图案再到被摆放到市面上,要经历很多的工序。

在云浮博物馆,展示着简单的广彩绘制工具,和复杂色图案绘制流程。

最重要的一个工序是底稿,好比“人生起跑线”,是决定性的步骤,通常由师傅完成。

之后就是大块上色,这个步骤则由学徒来完成,也是练手的过程。

练着练着,三五年就过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差不多找到了。

一个人喜欢画什么、擅长画什么,实习过程中练就的手艺,将决定未来吃的是哪一碗饭。

就像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作为一名广彩画师,一辈子其实也就擅长画一种东西。

龙飞凤舞、斗鸡金鱼、雄鹰蝴蝶、梅兰竹菊、亭台楼阁、山水风景……上百种图案,各式各样的斗方、锦地、边角和组织,一生只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后成型依然交由师傅,查缺补漏、修叶剪枝。

几个步骤下来,广彩图案就变得凹凸有致,带着稍许立体感,不同角度看起来有着不同的视觉感受。

对于拥有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广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图非常饱满。花鸟卷草、点线面、各类纹饰自由而灵活地将整个容器的表面塞得满满当当。

虽然密密麻麻,但是主次分明。

清朝的北方,广彩被广泛运用在皇宫的日常中。中式的图案结合西方宫廷的色彩,岭南文化与北方生活在小小的一只瓶子上融汇碰撞。

乾隆年间是广彩的鼎盛时期,能够拥有一只广彩瓷器,如同拥有一件顶级“奢侈品”,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后记】

就像我们老祖宗烧制青花瓷的技术现代人无法还原,清代广彩最鼎盛时期所常见的广彩花卉绘制技术,如今能够复制它的技师已几乎绝迹。

自近代之后,广彩便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只是题材更加多元化。

如今我们看到的广彩,大概是几百年来内容最丰富的时期。

这一次的云浮旅行,认识了一个低调而清新的小城,还有小城博物馆带给我的“彩色”惊喜。

关于广东的旅行还在继续,接下来带给大家的城市将是:湛江。

对广东小众游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我是大红姐姐,有声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玩家,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