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參考報

記者 王皓然 實習生 陳琳

日前,以“科技讓未來更普惠”爲主題的全球高級別金融科技大會——首屆“外灘大會”在上海世博園區舉行。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奚國華在大會主論壇“全球領袖聲音”上表示,數字經濟時代下,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將助力中國數字經濟新未來。奚國華還與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等暢談數字經濟和科技金融的未來構想。

奚國華認爲,在這次疫情中,大量經濟社會活動從“線下”遷移到“線上”,數字技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是疫情防控更“精準”。數字技術使防控措施更加精準有效,提升了資源配置效率。例如“健康碼”的使用,既可以幫助精準防控,也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影響。對企業而言,數字技術可以實現更加精準高效服務。中信銀行依託用戶行爲數據快速完成審覈,爲近700家物流小微企業在線放款4億元,有力支持了抗疫物資運輸。

二是基礎建設更“快速”。武漢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和建設集中展示了中國速度。中信工程設計團隊在5小時內完成場地平面設計圖,24小時內完成方案設計圖,爲火神山醫院建成發揮重要作用。如果沒有BIM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這種設計速度將無法實現。

三是線上交互更“暢通”。疫情雖然給人與人之間正常的社交帶來影響,但在數字技術支持下,線上交流卻格外暢通。疫情期間,中信集團通過在線平臺全面實現遠程辦公。中信集團的銀行、證券、保險等子公司加速線上業務,引導客戶開展線上交易並提供在線投資顧問服務,取得很好效果,經營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四是產業變革出“新機”。疫情催生了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很多新產業,一些傳統產業藉助數字技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據瞭解,中信的醫院通過線上遠程問診爲患者提供服務,原來是個案,現在是常態;中信的特種機器人原來主要用於消防等特種行業,經過數字技術改造可用於空氣自動消毒,拓展了在醫療等多個行業和領域的應用。

奚國華強調,人類社會已進入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必將對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國家治理產生深刻影響。

扶貧攻堅,數字技術創造新手段。解決貧困問題,聚焦產業和教育是治本之策。當前,基於數字技術的電子消費扶貧、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發揮重要作用。“中信集團對口幫扶重慶市黔江區時,特色產品與網絡客戶需求的快速匹配、有效結合,直接推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形成了扶貧的長效手段。”奚國華說。此外,在線網絡教育得到快速普及,教育資源得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的均衡發展。

環境監管,數字技術提供強支撐。解決環境問題,強化監管和預防是關鍵所在。數字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環保監管方式,通過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的數字感知系統,打造環境監管的千里眼順風耳,提升了生態環境治理的預警能力、科學決策水平和監管工作效率。同時,數字技術助力企業智慧化運營管理成爲主流趨勢。

據介紹,以中信環境爲例,數字技術可以讓污水廠實現可視化管理,對運營數據實時監測分析,實現工藝優化、設備能耗優化、供應鏈優化、排放溯源。

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賦予新動能。數字科技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正在形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近年來中信加快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技術架構雲化轉型,整體上雲率超過70%,中信銀行達到89%,顯著加速了各項業務的在線化進程,提升了與用戶的連接能力,促進了業務創新和產業協同。

奚國華指出,金融科技本質上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隨着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金融行業在很多方面都將出現顛覆式創新。

金融科技是微觀層面踐行宏觀普惠金融政策導向的必要工具和途徑。如何真正實現動態普惠、精準滴灌,提升社會最小生產單元和脆弱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數字經濟新基建,構建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和諧互動的生態系統將成爲金融創新的核心目標。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爲關鍵生產要素。未來,基於“數據”這一基本要素,金融科技將催生金融新業態和新模式。金融與實業通過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拓展服務生態。供應鏈金融與產業互聯網的組合將極大提高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實現需求定製化、服務在線化、生產智能化、營銷精準化、供應鏈數字化的金融生態服務“內循環”,幫助用戶降本增效,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區塊鏈技術將解決機構之間的不信任問題,打破組織間的數據孤島,在不發生數據交換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價值交換。

奚國華表示,中信集團在金融行業已經開展區塊鏈應用。中信銀行在雄安新區建立的貿易融資交易平臺,集聚43家同業參與,累計辦理業務超過3000億元。該平臺安全高效,初步形成了區塊鏈應用的“雄安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