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了沿海大部分地区,唯独福建是例外。从这一点我们能清楚的看明白,不是只有古代福建是兵家不“争”之地,在近代福建还是兵家不“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福建也是和平解放,校长和管理员都不愿意在福建打。自古以来,福建就是多匪乱而少战事。原因是福建在军事上的地位十分尴尬,有点类似于“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硕大的地盘不要怪可惜的,但是要了的代价又比较大。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多方面,地形、不争霸都是其中之一。

不愿意看长文的可以先看结论:

1:多山、少地、少人,攻打下来的价值不大;

2:多山,少路、民风彪悍,攻打的难度极大。

下面是展开分析

1:福建的地形地貌

福建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但是有百分之九十是丘陵、山地地貌。好家伙,别人家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整了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这种地貌会有什么影响?这种地貌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产粮不足、人口少、经济差(局限古代小农经济,现代化经济福建并不差)。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各省粮食产粮的公告,其中河南播种10906千公顷,总 产粮6649万吨;福建播种834千公顷,总产粮499万吨。福建的面积是12.14万平方千米,河南是16.7万平方千米,土地相差4万多平方千米,但是粮食产量确实天壤地别,福建还不足河南的零头。在古代是农耕经济,粮食产量决定一个省份的强弱、重要程度

河南作为中原,其粮食产粮远胜其他地区,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而福建作为贫瘠地区,其粮食产粮远远弱于其他地区,所以成了“兵家不争之地”。地形地貌的影响的问题很多,比如省份重要程度、省份攻打难度。福建的地形地貌就注定不会有什么高产量,所以也就不重要了。

如果福建容易攻打的话,那么还是可以顺带占领的,但问题就在于福建也还不好攻打。俗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打福建需要运送粮草吧,你知道“闽道”有多难吗?蜀道难于上青天,闽道难于上九天!山岭高,山路长,半世光阴路上忙。这是闽道最好、最直接的描述,艰难险阻,普通人过都难,更别说开辟粮道了,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当然,如果真要有人想要花大代价开辟粮道,然后攻打福建,我只能说没有十年脑血栓干不出这事(此处不接受抬杠,可能会有人拿现代福建路修得多好来抬杠,但是古代、近代都不具备在福建修路的条件)。

打下来的价值不大,打下来的难度还非常大,这就比如鸡肋,你吃起来肉不多而且啃起来还有可能磕掉你俩颗大门牙,扔了又怪可惜的,毕竟这么大块。总之地形很大程度影响了福建的发展,虽然在现代福建发展起来了,但是农业仍旧没有发展起来。我们把现代的成就摘了,再看福建,你还是觉得咋看咋不划算。

2:福建“不争霸”

四川和福建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蜀道、闽道都难,为什么历代王朝都要克服艰难险阻去征服四川?回归到粮食产粮上的问题,四川的播种面积6266千公顷,3494万吨,和河北、陕西、辽宁、吉林、江苏的数据都差不多,虽然算不上第一梯队(黑龙江、河南这种超过1千万公顷的产粮大省),但也是第二梯队了,要好很多。很多人声称四川是天府之国,必须征服,其实王朝征服四川的欲望并不是很大,当年刘邦也不愿意去四川。

刘邦是靠着关中崛起的,不是四川。刘备就有一个四川,结果怎么样?大汉梦直接被打得稀碎。征服四川的原因是四川容易闹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大规模农民起义高达100多次,14次建立政权,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省份。“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就已经说明白了,这地方容易乱、不好打,一般都是最后啃的硬骨头。

但是福建不一样了,福建和不抵抗将军的做法不一样,但是又和喜欢闹腾的四川人不一样。如果要是像不抵抗将军那样,敌人挥挥枪杆子就被吓得屁滚尿流,那福建早就被征服了。当年日军侵占福建临时省会(永安),被彪悍的福建人民一顿暴捶。最后考虑到攻打的难度和回报不成正比,日军也就没再侵犯福建。而福建也不像四川那样热爱建立政权,基本上天下差不多要定的时候,福建就接受易帜。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其他地方都是推行郡县制,直接派遣郡守、县令整改土地,但是唯独福建不一样,仍旧实施羁縻之策,大概意思就是福建认可秦朝的统治,但是当地的土司自行管理。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就是靠这种拉拢,福建每次都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但是中原王朝还是做出一定的利益割舍的。福建没有争霸天下的想法,所以不会被针对、肢解。四川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嘛,汉中、重庆都被分出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