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2020年的國慶檔馬上要要來到了。

今年的國慶檔,可比2019年的國慶檔三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要強得多。

畢竟單獨從商業大片來講,2020年有四部大片。

2019年三部大片48.55億元,造就史上最強國慶檔。

2020年國慶檔能否再創中國電影奇蹟,拭目以待吧。

去年國產檔三部電影當中,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排名第一。

這部電影又因爲有七位導演,七個故事,受到觀衆們的熱議。

其它六個故事不管觀衆喜歡與否,但只有最後一個故事是觀衆爭議最大的,那就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

2020年國慶檔,倒是沒有陳凱歌導演的電影上映。

不過在此之前,有部陳凱歌導演的短片上線了。

名字叫做《淑貞》。

但上線後豆瓣評分只有5.8分,都沒有及格。

同時影響確實也不大,至少沒有去年周迅的短片《女兒》影響大。

陳凱歌又一次失手了,原因到底是爲什麼呢?

陳凱歌電影的爭議何來?

想要知道這部《淑貞》爲何有爭議。

答案當然要從陳凱歌過去的電影當中找。

而這部短片的問題,跟陳凱歌之前受到爭議的電影問題是如出一轍的。

更早期不提了,從《無極》到《搜索》,再到《趙氏孤兒》。

最近幾年,陳凱歌最知名的電影應該是《妖貓傳》。

這部電影也不提了,因爲是電影長片。

這麼一來,剩下比較合適的是同樣是短片的。

只有《我的和我祖國:白晝流星》。

《白晝流星》這個短片的爭議,在當時確實很大。

其中有一個巨大的爭議,都已經超出了電影本身。

那就是導演陳凱歌和其子陳飛宇的國籍,導致很多額外的爭議。

同時因爲這事,再加上陳飛宇演技不足的問題,都讓這個故事成爲了最大爭議點。

這裏就跳出陳飛宇演技的問題,因爲這不是影響《白晝流星》口碑質量的最主要的問題。

《白晝流星》出來的時候,當時有個評價很好。

這個短片的問題,就是陳凱歌一貫文人浪漫主義的套路,它是個現代縮小版的《妖貓傳》。

兩名蒙古問題少年對應的是兩名幻術白鶴少年。

《妖貓傳》楊貴妃代表的大唐氣象,對應《白晝流星》宇航員迴歸,背後中國的航天偉業。

總而言之,《白晝流星》的巨大爭議跟演員演技無關。

關鍵還是看導演編劇的能力。

他們必須得讓人物和劇情邏輯站得住腳,經得起觀衆的推敲。

這是一部電影角色和故事成功的前提。

同時又要吸引觀衆的商業元素,讓觀衆覺得有內涵。

《白晝流星》甚至是後來的陳凱歌問題。

都是電影的立意和構造無比宏大,但劇本、人設、細節和邏輯是真的不行。

《淑貞》的問題在哪裏?

這部生片因爲主題比較簡單,基本就是講的一個親情故事。

所以在主題上面,它不會有陳凱歌其它電影和《白晝流星》一樣。

那種結構主題宏大,最終故事內核和邏輯細節,卻一言難盡的狀態。

這裏還是大概複述一下,這個短片的故事劇情吧。

故事發生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裏。主人公淑貞年近九十,與曾孫齊馬一家一起生活。平時愛偷喝個冰牛奶,身體健朗。

平淡從容的生活本應一直繼續,然而最近,齊馬卻察覺到祖奶的一些不同尋常……隨着祖奶祕密的展開,一段與另一個淑貞的往事也浮出水面……

實際上,也就是老太太有阿茲海默症。

開始的時候老太太可以說非常活潑,是個老頑童。

她手洗衣服,自己餃子皮,喝熱茶,和小孫子一起玩。

說實話,整個故事層面,還有親情的層面。

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當中,就展現出自己善於捕捉細節,與對於電影知識的認識的厲害。

電影后半段的親情回溯,確實也讓不少人看得淚目。

但爲何這個短片,評分還是不高呢?

首先肯定是因爲廣告植入,植入太生硬確實影響觀感。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陳凱歌電影的一貫毛病。

那就是人設,結構和細節處理的糾結。

這個短片主打的是普通人和老一輩的親情生活。

那麼,他首先要做到的作用應該是和觀衆有共情。

結果呢?

短片主打平凡,主人公一家人住在北京的四合院?

你跟我說這是平凡故事?

這樣設定就跟普通觀衆,情感上有一定割裂之處。

另一個問題,就是陳凱歌過於的自我,在敘事的引導沒有做好。

電影本來從平凡的家庭生活切入(雖然一點都不平凡),以孫子講述奶奶的故事,但是作爲被旁觀的觀衆,並沒有被帶入其中。

有種剛剛要要觸及的時候,結果細節過於瑣碎,最終讓人抓不到重點的感覺。

它的問題就像是,孫子在複述奶奶給他講的隻言片語,卻沒有進入奶奶的記憶和情感之中。

這個就和陳凱歌其它作品的問題,非常的類似。

《妖貓傳》陳凱歌又要展現懸疑,又要展現大唐盛世氣象,同時還要展現“唐密”等等文化內容。

它的結果,也就跟這個短片類似。

情感和內容太宏大太隱晦,最終觀衆無法代入。

當然《淑貞》這個短片講親情要好很多,可是存在的問題還是類似的。

國產電影與陳凱歌們

中國觀衆到底喜歡什麼樣的電影呢?

其實不止是中國觀衆,全世界的觀衆都一樣。

觀衆最喜歡的商業類型片,需要詩意加上正常的邏輯。

其實就是既要擁有標準的商業類型片元素,同時還有擁有深層次的文化隱喻。

導演和編劇只有表達自己思想文化是文藝片,只有現代影視工業標準的則是商業大片。

兩方面都做到非常平衡的,那就是有深度的商業類型片。

如果要舉個例子,漫威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單純的商業特效大片。

但是諾蘭導演的《蝙蝠俠三部曲》,它就是比較有文化內涵的超級英雄電影。

國產商業電影的話,《戰狼》,《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和《哪吒》都是典型的商業特效大片。

姜文的《讓子彈飛》是文化內涵和商業元素最平衡的電影。

實際上,除了陳凱歌這個短片《淑貞》。

2010年過後,中國第五代大導演拍的電影,一直都有“糾結”這個問題。

原因是中國第五代導演因爲成長環境,一直在文藝和商業上面糾結。

連評價最高的姜文,除了一部《讓子彈飛》。

其它如《邪不壓正》《一步之遙》都非常的糾結。

張藝謀就不提了。

陳凱歌拍電影一直就在浪漫主義和商業大片當中糾結。

這個短片《淑貞》的問題,和他前面的作品《妖貓傳》《白晝流星》的問題,可謂是完全一致。

相信陳凱歌如果還要拍電影。

這個問題還會一直出現,直到陳凱歌真的拍不動了。

亦或者,中國觀衆徹底不喫他這一套了爲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