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朋友問我:“是做CT好?還是做MRI好?”我回答:“要看情況。”

醫學影像設備林林總總,X光、CT、MRI(磁共振成像)、DSA、PET-CT、PET-MRI、B超等等,細數起來一大堆。那爲什麼要製造這麼多的設備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萬能機。沒有任何一種設備能夠滿足所有疾病的檢查要求。每一種設備,都有其特點,都有某種優勢和劣勢,它只適合某些檢查。而且,每一類型的設備,都有一系列不同的機型,與汽車品牌和車型如出一轍。

設備的利用應該是合理搭配,各種檢查之間互相補充、互相結合,做到不浪費、同時要避免檢查不到位。當然,每兩種、或幾種設備之間會產生一些重疊,但是不會太多。

下面我們具體談談每一種設備的簡單原理和適應症。也就是它們適合做哪些檢查。

1、 X光拍片。提起拍片,大家可能最熟悉,因爲它的使用特別廣泛。X線有穿透性,也有感光性。利用其穿透性,就可以穿透人體;利用其感光性,就可以像照相一樣把透過人體的X線沖洗成膠片。膠片時代已經被數字化代替了,所以有一個全新的名字,叫做DR,是Digital Radiography的縮寫。前面的章節介紹過,X光怕片已經使用了100多年了,如今主要用於肺部疾病、骨關節疾病等的基礎檢查,已經基本被CT、MRI、超聲等取代。但醫院裏是不是就不用這種設備了呢?不是的,必須保留,它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一些功能。當然,裝機量大大減少了。作爲醫學影像學的先河,其作用功不可沒,堪稱奠基石。X線對人體有沒有損害?這個問題很難一句話回答。要看你拍片的頻率、部位的多少。用數字來表達更爲科學:國家規定,一個成年人每一年接受的安全射線量應在20毫西弗(mSv)以內,一部分人可以更多一些,比如50毫西弗(mSv),是可以精確計算出來的。這一數字,是針對人爲方法加載的輻射量(比如醫學檢查、從事射線有關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大自然的射線、無線電波、手機輻射、電腦輻射、微波爐等,那是無法計算的。那麼拍一張DR胸片是多大輻射劑量呢?0.023mSv左右。近些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知識普及,很多人擔心拍片會損害身體,出現了一些誤解。負責任地說,一年中拍幾張片檢查檢查,肯定是安全的,不必擔心。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器官對射線較爲敏感,如生殖腺、甲狀腺等,在接受拍片檢查時,應當用金屬鉛製作的防護材料加以遮擋,免受射線照射。還有就是兒童、孕婦相對敏感,儘量不拍片。

X光機

X光機

正常X光胸片(後前位)

二、CT;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縮寫,computed是電腦的意思,tomography是斷層顯現的意思。它是利用X線成像的。X線自球管(產生X線的裝置)發出,穿透人體組織後,人體會吸收一部分X線,剩餘的X線的量是可以用儀器測量並計算的。這種測量的儀器,我們叫探測器。剩餘的X線接收以後,經過電腦計算,按照數模轉換的方法重建還原成爲圖像,其精度相當高,誤差極微。前面講過,電腦處理出來的的圖像是一層一層的,把人體組織像切面包片一樣,一層一層的展現出來。圖像的厚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當然也取決於設備的先進性。現代CT最薄重建厚度可達0.5mm,很薄了。在醫學上,0.5mm的病竈,就算看到了,也不容易用圖像來做出判斷。肺結節常用厚度爲1-2mm。反之,圖像重建厚度太厚容易掩蓋小病竈,一般5-10mm爲宜。根據需要來定吧。

國產某品牌CT設備

進口某品牌CT設備

CT檢查依靠的是X線,對人體有沒有損害呢?會不會致癌呢?可能很多朋友擔心這個問題。這又是一個難以一概而論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劑量判定的問題。還是用數字說明更爲科學。首先,不同的檢查部位,其組織密度是不同的,接受的X線劑量也有不同。舉例來說:肺部低劑量CT掃描,1毫西弗(mSv);常規胸部CT的輻射劑量約6mSv,腹部,8mSv;一次冠脈CTA,5-15mSv。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着天然輻射,大約是2-3mSv。所以一年做1-2次CT檢查的輻射劑量是在正常範圍之內,完全不必擔心。

人體接收的X線到哪裏去了呢?會不會存積在體內呀?不會的,人體細胞新陳代謝功能,舊的細胞會被新生的細胞替代,這微量的輻射會被機體代謝掉,排除掉。當然,和拍片一樣,做CT檢查時,生殖腺、甲狀腺這些器官,要用鉛皮遮擋,免受射線照射。還有就是兒童、孕婦相對敏感。

CT適合檢查哪些器官、哪些疾病呢?

這是一個十分難以精確回答的問題,先簡單的回答一下:全身各器官都可以做CT。但是如果要比較負責任的來回答,就要多說一下了。

醫生們每一天在看病的時候,都要考量的問題:應該做哪些檢查才合適呢?

醫院裏的檢查,絕大多數都安置在兩大平臺學科:影像科和檢驗科;還有一些特殊檢查,這裏略去。檢驗科大家都很熟悉,化學反應或者看顯微鏡,這是影像設備看不見的。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1、肺部是CT最佳檢查器官,無與倫比。X光拍胸片看到的都是“影子”,有很大的侷限性。CT卻不同,肺部CT基本沒有死角。前面談到,可以把肺組織按照0.5mm的層厚,一層一層的“切”開來看,一個肺部做下來,數百幅到幾千幅圖像不等,還有各種方向的重建,數據量很大。

一層胸部CT圖像,細節盡現

2、骨關節也是CT的最佳選擇之一。這裏有一個“之一”,那就不是“唯一”。如果是外傷,比如骨折,CT顯示骨質的細微結構十分清晰,無與倫比,無需再做MRI了。但是如果不是外傷,是腫瘤,那麼CT顯示骨質的破壞與否,那就不能不提到MRI。因此,一般來說,骨關節腫瘤病變,CT與MRI都要做的,還有X光不能少。

3、 顱腦:腦外傷、腦出血,CT是首選,因爲CT掃描速度快,很快就能拿到結果,時間就是生命,救人要緊。MRI呢?耗時相對較長,基本不做急診外傷病人。但是除了外傷出血以外的顱腦疾病,那麼CT檢查只佔一小部分,比如腦腫瘤,CT的作用非常有限,90%的工作都要靠MRI完成。B超基本不用在顱腦檢查。

CT腦部一層圖像,比起下面兩張腦MRI就顯得細節不到位,行話叫做分辨率不足

MRI T2像

MRI T1像

4、 腹部器官,肝、腎、胰腺、脾臟、腎上腺等,CT可以做,也有不小的價值,但是總體效果比不上MRI,兩者四六開吧。但是MRI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多情況下也要參考CT、B超。如果是腎輸尿管結石,那麼B超和CT就足夠了,用到MRI的情況不多。所以,腹部器官的影像檢查是一個聯合體,各種方法互相補充,才能夠得出一個相對合理完善的診斷。

4、盆腔器官,我們知道,男女有別。男性是膀胱、前列腺、精囊;女性是膀胱、子宮、卵巢等。這些器官的檢查,CT的價值更是又下一層,由於它的軟組織分辨力遠遠比不上MRI,所以在臨牀上用到的情況不多,與MRI三七開吧。另外,B超對盆腔器官的檢查,也有不少優勢。

盆腔(女)CT圖像,軟組織有顯示,但細節不足

MRI盆腔(女)矢狀位:軟組織層次細節清晰可見

MRI盆腔(女)橫斷位:軟組織層次細節清晰可見

5、 肌肉、肌腱、韌帶疾病的檢查,CT的價值又下一層,遠遠比不上MRI,基本不用。B超有一定價值。

6、 乳腺疾病一般不用CT,而是X鉬靶、B超和MRI檢查結合才合理。

現代CT,向着更低輻射劑量、更快掃描速度和功能分析方向發展,人類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將在今後的章節裏介紹功能分析的CT。

未完待續......

(作者原創,盜用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