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带着女儿陶陶来家里做客,因为我俩自打毕业后不在一个城市很久了,见了面格外亲。陶陶和我的女儿玩的也开心,很快就熟悉了起来。临走时,陶陶说不走,玩具没玩够。闺蜜劝说陶陶:“咱们家不是也有玩具吗?”陶陶说不一样,阿姨家这个电话机玩具像真的一样,要一直玩,不走了。我当时脑子一热,随口就说了句“那你带走吧陶陶,送给你了”。闺蜜虽然说不行不行,但是拧不过自己孩子,孩子开心的带走了。我的女儿从玩具送人开始,就没再跟我说话,一直到第二天早晨,这件事才算有缓和。

事后我冷静想,当时确实是脑子一热,而且碍于面子。闺蜜好久不见了,一个玩具而已,但是女儿伤心的样子让我觉得,我根本没资格随便处理她的东西,我征求她同意了吗?显然没有。尽管我道歉,说再买一个电话,但女儿说买玩具可以,电话再也不要了。

电话再也不要了,这一句话,可见这件事对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你可能想象不出:一个玩具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更好的”你也这么说过对吧,我们会觉得,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但是玩具是孩子私有的,是完完全全属于他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人,你没有权利去处置他的玩具。而且在孩子的世界里,也许那个玩具是他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是难过时能陪伴他的好伙伴,或者是晚上能守护他入睡的英雄,它在孩子眼里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一个玩具那么简单。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肯定也尝过被安排、被剥夺的感觉。但是为什么我对待自己的孩子,依然用公平、民主的原则,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是父母,孩子的东西是我买的,我怎么处理很正常。但是,我们应该在做任何决定时,都基于价值排序,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孩子重要,包括你的面子。

把他最不愿分享的东西藏起来

作为一个成人,我们大概也有几样东西是特别珍视,不愿借给朋友的,所以为什么要期待宝贝去分享对他来说最珍贵的东西呢?如果那是他最爱的车模或者图画书,那么就不要提出让他和别人分享的要求。不过,这需要事先和宝贝“串通”好,如果小朋友来家里玩,不要最后忍不住又拿出来显摆,让它们一直乖乖“躲在”柜子里,等客人走了再拿出来。

引入分享规则,但不强求执行

根据儿童心理专家的意见,宝贝直到5岁时才能真正明白分享的含义。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宝贝小时就开始给他一些最基本的引导,比如当大家在一起玩公共的玩具时可以对宝贝说“你要等他走了,才轮到你”。但这并不表示,一定强求宝贝做到,强硬地执行,只会换来其更叛逆的倾向。

唯公平是真爱

学习与宝贝公平相处的过程,才是真的爱孩子。孩子虽小也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意愿,在送给别人玩具的时候,应征得孩子的同意,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