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无疑是整部剧中性格与行为处事方式前后反差最为明显的角色人物。

初登场时,李光地带着传统读书人的那份执着与清高,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且是一身正气、疾恶如仇。然而,伴随着李光地在索额图与明珠这样一对“政坛老炮儿”面前不断遭遇挫折,他也就此走上了逐渐“黑化”的道路。可等到他真的将那些他所记恨的人全部都送进“深渊”的时候,他却并没有在官场上更进一步,反而是遭到了康熙的贬谪,只得就此远赴台澎出任知县。

对于康熙来说,以如此方式对待李光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朝堂上的价值已经被“榨干”,更为重要的是,李光地的彻底“黑化”,也让康熙产生了一丝恐惧和担忧,而这也最终决定了李光地的惨淡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协助姚启圣和施琅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李光地也从福建巡抚的任上直接调任朝廷中枢,成为“国字号”的朝廷重臣,此时的李光地可谓是春风得意。

康熙也对李光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此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李光地说,朝廷就是一个“大染缸”,意在告诫李光地要做到坚持自己的初心与优点,不被京城官场上的不良风气所侵染。同时,康熙这也是在暗示李光地,要正视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不要参与其中,他要做的就是保持对于康熙的绝对忠诚与尽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康熙之所以如此器重李光地,除了因为李光地在整个“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外康熙这也是希望通过培养李光地,从而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形成有一股新的势力,就此打破现有的朝局,在制造朝堂紧张的竞争氛围的同时,平衡各方关系,以实现朝局的稳定以及皇权统治的稳固。

这便是康熙所想要看到的“鲶鱼效应”,而李光地就是康熙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所放置的那条“鲶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他小看了明珠和索额图,更是“高估”了李光地。

朝堂上,明珠和索额图不断的结党营私,扩充势力,新任用的官员大多出自于索明两党已成为了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就连康熙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李光地却是十足的“正义感”爆棚,不仅直接向索额图和明珠发起了挑战,在康熙面前捅开了这层“窗户纸”,更是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牵扯其中,可以说将所有人的斑斑劣迹彻底揭开了。

可谁知,面对李光地堂而皇之的公然发难,明珠和索额图立马结成同盟,展开了反击,索额图还将李光地在“丁忧”期间的丑事抖了出来,让李光地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此身败名裂,也让康熙对其大为恼火。此事最终也以索额图、明珠的全身而退,李光地锒铛下狱的结局收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件事情上便可以看出此时李光地的政治经验浅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明珠和索额图确实要比李光地在朝堂斗争领域强上太多了。

李光地初入朝堂,必然会受到二人的积极拉拢,以将其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以扩大势力和影响力。然而,一旦当发现李光地不能为自己所用,或者说其不能选择跟随自己的时候,那么这二人也都会毫不留情的将李光地置于死地,因为不管是明珠,还是索额图,都不会愿意让李光地加入到对方的阵营,哪怕这仅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与此同时,正如此前姚启圣刚刚入朝时的情况一样,已然形成政治势力集团的明珠和索额图,不会允许再重新崛起一个股新的政治势力,于是当他们感到李光地有可能打破现有的政治局势平衡的时候,便会非常“默契”的就此形成短暂的“政治联盟”,将其进行扼杀,以维持当前的势力格局分布。

于是,这便导致了当明珠和索额图遭到李光地的弹劾时,立马放下成见,开始携手对其进行“反攻”的原因所在。

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光地开始了他的“黑化”进程,因为此时的他已然彻底明白,“不在沉默中爆发”的结果必然是“在沉默中死亡”,自己如果不把明珠和索额图扳倒的话,那么等待他的只将会是极为凄惨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光地的逐渐“黑化”,康熙不可能没有察觉,然而他却选择了默许与纵容,因为这恰恰也是他所想要看到的。

明珠和索额图长期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弄得朝堂上是乌烟瘴气,并且两人的争斗已经从朝堂上的“党争”,演变为了各自支持皇子进行“夺嫡之争”,这更加是让康熙感到了极大的不满与不安。可经过多年的经营,明珠与索额图在朝堂上的根基稳固、势力庞大,如果康熙贸然出手,不仅会引发朝中的激变,弄得人心惶惶,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朝局的稳定与君臣之间的关系。

于是,康熙选择了重用李光地,为的便是让他来搅动局势,从而为最终扳倒明珠和索额图这两大政治集团做好铺垫。

可谁知李光地一上来便遭到了这两人的联手“反攻”,以失败的结局收场,而这也更让康熙看清楚了,只有李光地变得越来越“阴狠”,才能真正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价值,才能实现康熙扳倒索明两党的政治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李光地“黑化”的太彻底了,他的“阴狠”让康熙也产生了深深的恐慌。

尽管此前康熙还特意知会李光地要让明珠安稳的过个生日,但是李光地却依旧不管不顾,直接在明珠的生日宴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弹劾明珠,并且宣读了明珠的种种罪状。而这也导致了明珠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当晚便冒着雨来到皇宫向康熙请罪。

李光地成功的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愤恨,但也将一个难题丢给了康熙。

李光地将明珠的罪行公之于众,这个时候的康熙就是想压也压不下去了,并且对于此事康熙必须要有所表态,不然无法向满朝官员交代,也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康熙可以说是在李光地的“胁迫”下,扳倒的明珠,然而,这并非康熙的本意。

康熙非常清楚,明珠与索额图虽互为政敌,但却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康熙之所以在此之前一直没有急于动明珠,并不是康熙不想动他,而是因为康熙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时局的变动,同时也没有想到好的理由和办法来对付索额图,即便是康熙真的要在这个时候处理明珠,也会是循序渐进的缓缓处理,不会就此“一棒子打死”。

可经过李光地这么一折腾,康熙只能硬着头皮惩治了明珠,而这也就此打乱了康熙的节奏,并且对于索额图也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于是这才有了此后索额图勾结噶尔丹意图谋害康熙的事情,而这也直接导致了索额图的倒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当康熙皇帝察觉到李光地因为彻底“黑化”而变得让自己无法控制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仇恨驱使着李光地全然放下了此前他所拥有的仁爱、正直等一切美好品德,在他的或明或暗的策动下,索额图、明珠、太子胤礽以及大阿哥胤褆这些他所记恨的人,一个个的倒了下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只能将李光地贬谪到了台澎出任知县。

一方面,康熙确实开始“担心”李光地的“破坏力”,他的为人“阴狠”,就连康熙自己都有了一丝忌惮,而他也更加担心李光地会再伤及他人,毕竟自己的年事已高,不如从前,所以康熙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排除身边一个隐患,从而除去皇子和朝臣们的不安。

而另一方面,此时康熙任用李光地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明珠和索额图这两大政治集团已经宣告覆亡,他已经不需要李光地再呆在朝堂之上。而在此之前,魏东亭已经从台澎知县的位置上功成身退了,而康熙也是希望由李光地这样一位曾经的朝中大员接管台澎,以昭显朝廷对于这一地区的重视,从而起到和当初魏东亭就任是一样的效果。而这也是康熙对于李光地自身价值所进行的又一次“榨取”。

当然,康熙也还是没有忘记给李光地“画饼”,告诉他自己还会给李光地在京城留下一个位置,只不过已经参透一切的李光地选择拒绝了康熙,决心彻底的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管是李光地也好,明珠、索额图也罢,他们都是康熙的臣子,同时也是康熙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

在此之前,康熙虽然对于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深恶痛绝,但是康熙并没有进行全力清算,相反,他充分利用两人之间的矛盾,使其都能为自己所用。而当康熙准备对明珠和索额图进行打压的时候,又适时的将李光地引入其中,并且成功利用李光地一举扳倒了这两大政治集团势力。最终,当李光地的价值被“耗尽”,并且他的行为已经无法为康熙所容忍和控制的时候,康熙又选择将其贬谪到台澎,使之不再成为朝堂上的威胁。

所以由此也可见,康熙才是所有这一切的“幕后所使”,李光地只不过是康熙的一枚“棋子”而已,而当所有的一切结束的时候,等待李光地的只能是非常惨淡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