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之后,曹魏在地方上建立了两大战区:一是针对季汉的雍凉战区;二是针对东吴的淮南战区。有意思的是,与主要是防守的雍凉战区相比,淮南战区在三国中后期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叛乱。

曹魏的淮南分别在嘉平三年(251年)、正元二年(255年)、甘露二年(257年)发生大规模叛乱,史称“淮南三叛”,连续几任淮南长官都不得善终。那么曹魏淮南为什么经常发生大规模叛乱呢?

首先,淮南是曹魏的经济发达地区,能单独供养几十万军队。作为与东吴作战的第一线,淮南最高长官的独立性比较高。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与较高的独立性一结合,淮南就成为离心力很强的地区。

再加上得国不正,司马氏对淮南地区一直心存猜忌,淮南最高长官往往也不相信司马氏。在中央与淮南彼此缺乏互信的情况下,叛乱的几率自然大幅上升,比如诸葛诞就是因为缺乏互信而被逼反的。

其次,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通过对外战争在地方上形成了较强的隐性控制,这是司马氏控制曹魏大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司马懿打过仗的地方,当地的大将精兵基本都是司马氏专权的支持者。

而在曹魏的几大主要战区中,淮南是司马懿唯一没有独立指挥作战的地区,少有的几次作战经历也都是辅助。正因如此,淮南成为司马氏控制力最弱的曹魏战区,自然成为反司马氏势力集中的地区。

综合来讲,手握重兵和独立性较强的淮南最高长官本就容易引起得国不正的司马氏的猜忌,而淮南又是反司马氏势力集中的地区,那么淮南在司马氏专权后经常发生大规模叛乱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