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一個朋友,你看《奪冠》了嗎?

他說,我等父母回來,帶着孩子和他們一起去。

我知道,能吸引一家三代一起看的《奪冠》,絕不僅僅是因爲超高的口碑,還因爲中國女排是屬於全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無論你是20歲還是40歲還是60歲,總有些熱淚盈眶的記憶是和女排相關的。

帶着父母坐在影院,他們的熱血青春會被《奪冠》迅速點燃。

女排隊員從髮型到臉型的神還原一下子就抓回了他們的記憶。

三個時代,三場比賽,三段和祖國脈搏共同跳動的傳奇經歷。

值得全家人共同追憶,在影院裏,情不自禁地再次爲女排加油。

它的背後,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動人心魄的故事。

1981年中國女排獲中國首個三大球世界冠軍

電影中,有一位外國記者問:“你們中國人,爲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

沒有經歷過80年代女排五連冠的人,很難理解中國人民對女排的感情。

而經歷過的人,回憶裏都裝滿了驕傲。

當時很多家庭都沒有電視機,村裏老老少少捧着飯碗聚在一臺9寸黑白電視前,爲女排姑娘的每一次扣球歡呼。

從1976年中國女排重新組建,到1986年實現史無前例的五連冠。

這一路,鋪滿荊棘和鮮花。

在過去的電視轉播中,我們看得到姑娘們揮汗拼搏。

而《奪冠》,更把我們帶入女排姑娘的日常訓練,去直接感受那不爲人知的付出。

爲了趕上世界強隊,姑娘們每天要艱苦訓練8小時,達不到效果就加練。

(女排訓練照片)

女排的兩個訓練基地。

福建漳州訓練基地,地板由粗劣的三合土鋪成。

湖南郴州的竹棚館更爲簡陋,地上滿是毛刺。

姑娘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天重複地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手上腳上綁滿了繃帶,淚水和血水混成了一片。

時隔40多年,當我們通過電影瞭解到她們場外努力時,會有別樣的感動。

當時美國隊已經引入了計算機來分析對手。

還沒比賽,就對我們實行了降維打擊。

女排這個偉大的集體,做出的回應是:將球網抬高15釐米。

“美國的計算機,算得出這個嗎?”

她們用身體和意志去對抗科技。

女排之於中國,絕不止體育比賽那麼簡單,她們的意志凝聚成了一種象徵:“女排精神!”

這種“拿命去拼”的精神感動了改革大潮中的全國人民。

1981年第3屆世界盃女排比賽,中國隊對戰日本隊,先負兩局,教練在中場休息時,沒有佈置戰術,只說:“冠軍你們不要,全國人民還要!”

然後,連勝三局,拿下勝利。

她們所經歷的奮戰歲月恰如改革開放初期的艱辛和拼搏,唯有集體團結才能揚帆破浪。

2008年奧運會中美大戰

這場比賽極爲特殊:中國首次舉辦奧運會;中國女排對於國人有重大意義;郎平作爲美國國家隊教練的特殊身份。

這三重意義使中美大戰格外引人注目。

郎平2005年開始執教美國女排,爭議伴隨着她來到了2008年8月15日,她要在奧運會面對中國女排。

比賽打到6比6,現場鏡頭第一次給到坐在場邊的郎平,她正在呼喊指揮美國隊佈置戰術。

當年看這場比賽的我們,會再度感受兩隊犬牙交錯的分數競爭,

可電影帶來的獨特視角,更讓我們看到郎平每一次精準的指揮。

她預判中國隊會“吊球”,會在“2號位,3號位進攻”。

完美還原的比賽畫面和電影直擊的指揮細節交織成了雙重的心靈衝擊。

現場解說提到郎平的名字時,也打起了磕巴。

因爲,郎平太特別了,她曾是國家英雄,也曾是國家隊主帥,如今卻成了最難纏的對手。

對於郎平而言,更是兩難。

一邊是情深意切的祖國,一邊是異國球隊的主教練。

在率領美國隊戰勝中國隊後,郎平回憶說,當時沒有想太多,因爲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

第二年,郎平再度出山,重新執教中國女排。

她帶來全新的訓練方法。

電影怎麼展現的呢?

大幅提高國家隊原來只有12個人的備選名額,12個人不夠,就30個,不夠就50個,100個。

良性競爭,纔是國際潮流。

2016年,年輕的中國女排征戰里約奧運會。

經歷過4年前痛苦的女排隊員僅剩下3人,其餘9人均是首次征戰奧運會。

惠若琪,因爲心臟問題剛剛結束休養。

魏秋月,雙膝軟骨已經完全磨掉,每星期要注射三次藥劑,過程異常痛苦。

徐雲麗,2014年世錦賽左腳韌帶撕裂,2015年右腿十字韌帶撕裂,2017年左膝十字韌帶再次撕裂。

在電影中,這些姑娘親自出演,重新帶每位觀衆再度經歷那段驚心動魄的旅程。

姑娘們出師不利,小組賽5場比賽輸掉了3場,排名第4,淘汰賽即遭遇東道主巴西隊。

里約奧運會,從巴西總統手中接過火炬的第一人是女排隊長。

她能獲此殊榮,因爲之前兩屆奧運會巴西隊都獲得了冠軍。

對整個巴西來說,奧運三連冠勢在必得。

從2013年新女排組建以來,巴西和中國隊的交手戰績是18比0全勝。

面對小組賽5戰全勝的巴西,完全是一場逆戰。

巨大的壓力之下,丁霞甚至覺得教練帶自己來就是個錯誤。

然而,爲了這一天,郎平已經準備了3年。

2013年上任開始,她就開始研究潛在的主要競爭對手。

中國女排的一個日常訓練項目就是,背誦各國球員的特點和戰術。

訓練場上常常響起郎平的提問:“張常寧,XX隊的XX隊員是什麼站位,什麼戰術,打什麼線路?”

郎平制定的戰術是:“得想辦法怎麼攻擊他,全面攻擊,從發球開始”。

中國女排在大比分先丟一局的情況下,3比2逆轉!

最終一路過關斬將,奪得金牌!

在頒獎儀式上,郎平給老朋友打了一個電話,是現場傳來的嘹亮的國歌。

相信我,有多少代人在影院裏看《奪冠》,就有多少代人的感情能在這段國歌裏找到共鳴。

這一段沒有一句臺詞,因爲每個中國人都懂:爲什麼我們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

那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