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为期40天的改造,云岩区红边门农贸市场已于9月2日恢复营业。改造后的红边门农贸市场颜值和实力得到双提升,已然成为新型智慧化农贸市场的典范。

上午9时许,在红边门农贸市场周边,已有不少居民拎着蔬菜、粉面、肉类满意而归。走进市场,红边门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简约的装修、明亮的灯光、整洁的环境、智能科学的设备、整齐划一的摊位、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贩卖声......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每个摊位的上端都有信息显示屏电子大屏,对经营户信息、农产品溯源、价格、检测情况等逐一公示,让居民能够直观的了解摊贩信息,在源头上保证食品来源真实、安全、可靠。

“改造之后,一进来就是全新的感觉,环境卫生整洁、摊区规范、地面防滑安全。以前进来一边要采购物品,一边要注意安全,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现在完全没有过去的担忧了,我们可以放心地买东西了。”红边门农贸市场周边居民赵国琴满意地说道。

红边门农贸市场作为贵阳市云岩区从业人员最多、占地面积、农副产品交易量最大的室内集贸市场,占地近8亩,室内经营建筑面积5207.09平方米,经营摊位307个,从业人员千余人。

改造后,该市场规划了蔬菜区、鲜肉区、粮食制品区、牛羊肉区、水产区、粮油区、冷鲜区等21个摊区,经营着16个大类200余种农副产品,为云岩区红边门周边10余万群众提供一个物品丰富、秩序良好的购物环境,也为广大经营户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的经营场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营户王万均高兴地说:“我在这里经营30年了,我们都很关心支持市场改造工作,现在大家都得到了一个舒适干净的场所来经营,都非常满意。”

农贸市场整改提升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云岩区以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工作为契机,全面改善提升农贸市场“面子”“里子”,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红边门农贸市场由于历史悠久,自2008年升级改造后至今已12年的时间,内部公用设施陈旧、排水不畅、地板湿滑、线路老化、消防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日益突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云岩区普陀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国勇说道。

“此次农贸市场改造是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战,区商务局组织牵头,属地普陀街道办具体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群策群力,通力协作,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出资一千余万元对红边门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整改提升。”云岩区商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玲介绍说,紧紧围绕“延续历史”、“科学规划”、“智慧设计”三大亮点工程,对农贸市场内部和外部,硬件和软件都进行全面升级整改提升,不仅提升“颜值”,也增加“气质”。

在延续历史方面,云岩区坚持以民生为主,更好的发挥农贸市场公益属性,满足老百姓便利消费、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需求。在科学规划方面,对市场干湿、生熟等业态重新进行合理分离,相近业态设置在同一片区;同时在市场内设置摆放规范化标识牌;并采用特殊工艺,有效解决市场潮湿、地面湿滑、积水等问题。在智慧设计方面,重视智能化设备的引用,引入溯源系统,增加市场的功能,将做到食品源头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市场可监管,让老百姓买的更放心,吃得更安心。

红边门农贸市场的智慧化不仅体现在市场本身,还体现在这里的经营户与消费者身上,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也顺势进入了集市之中。

“叮叮叮......”线上下单提示音不断地响起,经营户颜涛赶忙拿起手机接单,并与妻子一起打包蔬菜并装袋。在等待骑手前来取物品的间隙,他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经营了十七八年了,做线上销售的时间不长,因为蔬菜质量高、也是精品,所以销售情况和收益都还不错,现在每天能有将近70单的样子。”

近年来,红边门农贸市场严格按照市、区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要求,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执行市场管理各项至,在贵阳市室内农贸市场管理和服务上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曾多次被评为并获得国家级“绿色市场”标准、“省级文明市场”、“市级文明市场”、贵阳市“AAA”级农贸市场等荣誉称号。

“为持续推进红边门农贸市场集配套设施全、购物环境好、消费便捷安全为一体,我们成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加强市场内的执法管理,督促经营户严格按照“门前三包”制度经营,杜绝占道经营、乱丢乱排、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李国勇介绍说,在日常管理中,进一步引导经营户成立商户自治委员会,建立诚信商户,应付优质商户评比、经营管理互评等工作机制,提升经营户管理热情,将红边门农贸市场建成全市农贸市场经营管理的亮点工程。

全媒体记者:赵倩倩/文 赵万江/视频

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