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常识的不断普及,大多数人对血型都有一定的了解。很多人认为,血型主要分为A型、B型,AB型、O型4种。其中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类型血液的输入,而O型血可以输送给任何人。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比较片面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 人类血型并非仅有4种,如果详细分类,可以划分为20余种。其中,A型、B型、O型,以及AB型,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四种。

在临床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比较少见的类型,Rh型血。Rh型血中,缺乏D血型物质的类型被称之为Rh阴性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

O型血虽然被称之为万能血,可以输送给任何类型的患者,但唯独不可以输送给Rh阴性血的患者,否则容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其次,O型血适合绝大多数的患者,但不适合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如果患者本人身为O型血,其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中,O型血源不能够采用。这是由于直系亲属之间DNA组成相对接近,输血后容易诱发抗原、抗体反应,死亡率高达90%。

总而言之,无论是输血还是献血,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那么在献血时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呢?

1.控制献血剂量

正常情况下,大家去正规医疗机构献血时,有200、300、400毫升的剂量可以选择。大家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身体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剂量。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正常情况下,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也就是说,每次献血400毫升,已经是人体血量采集的最高标准。超过这个剂量,就可能会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会诱发不良症状。

2.选择合适场所

在实际生活中,有部分不正规的医疗机构为了过多采取血量,会通过语言诱导,甚至偷梁换柱的方式过量采血。好多原本只打算献200毫升的患者,被强行采取了400毫升的血液,诱发了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大家在献血时一定要去正规医疗场所,并确定好采血剂量。

3.调整身体素质

献血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好事,但并非所有人都满足这些条件。部分患者身体条件较差或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甚至患有某些血液传染病,是不能够献血的,否则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还有部分人群在献血之前饮食不健康,过量摄入高油脂、高胆固醇含量的物质,甚至过量饮酒、服用药物,也不建议献血。

血液不能够长时间保存,而且由于人员基数较大,血液的消耗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严重的血源不足现象。尤其是O型血、 Rh阴性血血源严重不足。适当献血对人体有一定好处,还可以帮助他人,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建议有条件的朋友都可以尝试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