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电动化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而充电基础设施又高度依赖于国家电网的电力供应。因此,国家的电力保障体系是电动化汽车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得益于我国强大的电力保障体系,电动化汽车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据数据显示,2020年8月,我国单月发电量达7238亿千瓦时,日均发电量233.5亿千瓦时,达到历史最高值,持续领跑全球。事实上,早在2018年,我国就以71118亿千瓦时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发电量1/4以上。

私人电动汽车不足以造成电力紧缺

一个新行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种质疑声,电动汽车行业亦是如此。在有些人看来,电动化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可能会让电网不堪重负,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样的观点经不起推敲。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一台普通电动化私家车百公里耗电量基本在15~17度,假设每天行驶40公里,那么日均用电量约7度,仅相当于一台5P空调运作1~2小时的耗电量。

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2.07亿辆,假设电动化汽车全面普及,达到2.07亿辆,按照一辆私人电动汽车日均用7度电来计算,2.07亿辆私人汽车每日耗电量约为14.49亿度。按照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日发电量最高235.35亿度电,也就是说即便全国私家车全面电动化,日均用电量仅相当于全国日发电量的6.16%,这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谷电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汽车电动化需求

由于白天要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用电量会处于一个高峰期,而万上用电需求会大幅下降,但到了晚上不能因为用电量少而大幅减少发电量,因此多余的发电量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

每一辆电动汽车都是一个小型的移动储能电站,利用夜间的谷电充电,对电网有“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了用电效率,调节了用电负荷,节约了电力资源。如果将晚上到夜间的谷电全部利用起来,我国电网现有的电量可完全满足汽车全面电动化的需求。

充电增容“先苦后甜”

显然,充电设施的普及不足以成为电动化汽车发展的一大问题,为了促进行业发展,国家在充电设施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据数据显示,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2020年全年完成投资约100亿元,新增公共桩约20万个、私人桩超40万个和公共充电站4.8万座。截至2020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8.2万个。

不过,充电设施增多的同时,也让一些充电规划网点的变压器出现负荷不够的问题,需要进行电力增容。电力增容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而且前期收益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城市充电网络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充电设施投资的边际成本将会越来越低,反而运营收益会越来越高,整个产业链都会因此受益。

得益于我国电力发展突飞猛进,电动化汽车得以强势发展,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强大的电力保障体系下,电动化汽车一定会迎来“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