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是中國民族建築的奇葩,貴州侗族人民的鼓樓建造技術冠於廣西和湖南。從江增衝鼓樓是貴州省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家鼓樓,被稱爲“侗族建築藝術的明珠”,是侗族文化最傑出的代表。1988年,增衝鼓樓被國務院列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郵政部發行的《侗族建築》郵票一套四枚,增衝鼓樓作爲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登上了國家名片——紀念郵票。

圖說:增衝鼓樓 來源:網絡

增衝鼓樓位於從江縣往洞鄉增衝村。根據侗族“先建樓後立碑”的習慣,從增衝村現存的《萬古傳名》碑推斷,增衝鼓樓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鼓樓建成之後的三百年間,曾多次維修,但主體結構至今沒有大的損壞和更換,在潮溼多雨的貴州地區十分不易。

增衝鼓樓爲八角十三層密檐雙樓冠塔狀建築,通高21.5米,有落地柱十二根,其中金柱四根,檐柱八根,中心放射環形分佈。樓身上置兩層八角攢尖寶頂,俗稱“樓冠”。樓冠下部及中部均施五層如意斗栱,疊加於三十二個坐鬥之上。這兩層斗栱,侗語稱“幹梗”,孔格交錯,遠望如蜂巢一般。檐角高翹,爲鼓樓的頂端,寶頂上用圓珠陶瓷,依大小順序串聯一起,形成尖頂直指雲霄。鼓樓樓身各層翹角泥塑人物鳥獸,檐板彩繪人物、花草、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鼓樓南門門楣上有“二龍戲珠”灰塑,掛“萬里和風”木匾,該匾是榕江車江三寶侗寨於“道光五年”所贈,足以證明該樓歷史之悠久。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夏菁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