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再次談及備受外界關注的2萬億元中央財政直達資金,透露了三點重點信息。

信息一:直達資金助力減稅降費落地

爲何今年中央首次設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將資金直達基層政府?落實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李克強在上述會上表示,今年新增財政赤字1萬億元、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同時實施了規模超過2.5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又以降費爲主。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主要靠市縣基層落實,減稅降費特別是減免社保費主要也是地方政府承擔。爲此,我們改變了過去的做法,對新增2萬億元財政資金,通過改革建立了“一竿子插到底”的直達機制,及時把基層政府因減稅降費產生的財力缺口相當程度地補上。

“如果不採取直達機制,由於基層財政大幅減收,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很難第一時間落地,即使名義上減了,也可能從其他方面多收費、增加企業負擔。”李克強說。

目前2萬億元直達資金中,300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的減稅降費,由稅務部門精準落實,通過財政減收來體現。另外1.7萬億元分配至基層市縣,用於支持疫情防控、幫扶困難企、居民、保基層運轉以及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18773億元。稅務總局收入規劃覈算司司長蔡自力表示,從數據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直達市場主體,實實在在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市場活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信息二:直達資金速度明顯快於往年

疫情衝擊下,爲了快速給困難企業和居民紓困,也是首創直達資金機制的另一大因素。

李克強表示,往年財政資金層層分解下達平均用時超過120天,今年新增資金預算指標7天就下達到基層。

今年6月審計署公開披露數據顯示,在去年抽查3848.76億元中央投資專項,從發展改革委下達計劃到財政部下達預算,平均用時65天。19省份收到23997.33億元中央轉移支付後,各級財政分解下達平均用時125天,至年底結存337.59億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對第一財經分析,部分預算資金撥付不及時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在今年疫情特殊時期,基層財政特別困難,爲緩解資金層層審批下撥影響效率,中央財政將新增2萬億元資金直達基層,就是將這筆“救命錢”儘快給地方,用於困難企業和羣衆。

當然,由於2萬億元直達資金需要中央財政發債逐步籌集到位,新增資金預算指標下達後,相應資金逐步到位。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8月中旬,在實行直達管理的1.7萬億元資金中,1.558萬億元已經撥付至市縣財政,佔比約92%,考慮到部分省級政府被允許預留部分資金用於救急,直達資金基本撥付至市縣基層政府。

李克強表示,今年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等1.77萬億元直接用於民生的資金,也參照直達機制監控管理。

這意味着納入直達資金監管的資金超過3萬億元。財政部建立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在對直達資金單獨下達、單獨標識的基礎上,通過系統動態監測,確保數據真實、賬目清晰、流向明確。

比如,爲了確保這筆直達資金真正用到困難企業和人員身上,直達資金採取受益對象實名制管理,即市縣確定需要幫扶的困難企業和人員需建立實名臺賬,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將資金直接發放到受益對象,不得違規將資金轉至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然後再撥付到受益對象。

信息三:直達機制好的做法可制度化

“基層同志反映,今年的直達資金下達速度空前,爲地方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提供了支撐。市場主體也表示,今年對減稅降費感受最深,特別是社保費降得多,有力支持了企業穩定崗位和生存發展。”李克強說。

他表示,直達機制作爲一個應急性舉措、階段性辦法,在實施過程中可以積累一些經驗,好的可行的做法將來也可以研究作爲制度性安排。

由於直達資金機制首次設立,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相關部門正在不斷優化制度,總結經驗。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近期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爲了進一步用好管好直達資金,下一步財政部將盯緊直達資金使用,加強直達資金監管,強化問題整改落實,並及時評估完善政策。

比如,針對地方反映的一些直達資金具體操作問題,財政部已經發文明確,包括允許地方將預計年內難以形成實際支出的直達資金,調劑用於其他具備條件的項目,減少資金閒置沉澱;允許地方將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用於彌補前期已經發生的抗疫經費缺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