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最能夠吸粉的人物,當然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他一身的文治武功,幾乎沒有缺陷,而演義中,非要讓人吹毛求疵找出諸葛亮的一點不足,恐怕還是在識人方面了,比如採用難堪大任的馬謖來鎮守至關緊要的街亭,以及使用李嚴負責糧草輸送的任務,採用傲慢不羈的楊儀,作爲自己去世後的接班人,這些選擇並談不上明智,然而真的是諸葛亮看人眼光差嗎?其實他最欣賞的武將,並非關羽張飛,這4個人連魏延都心生忌憚。更是成爲了蜀國中後期的頂樑柱。

第一個,便是趙雲,作爲在關羽張飛之後加入到集團效力的諸葛亮,和關張二人的關係,其實十分微妙,但是趙雲卻是一個例外,一方面他作戰勇猛,心情溫和,有着長遠的大局觀,另外一方面,趙雲同樣也服從指揮,甘於受到諸葛亮指揮,因此到了夷陵之戰後,趙雲成爲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當中,最爲依賴的人,他和作爲疑軍,佔據箕谷,牽制魏國主力,以便蜀軍進祁山,而到了失敗的時候,趙雲更是承擔了最主要的掩護任務,這才讓蜀國沒有那麼狼狽,因此諸葛亮對於趙雲,始終也是“善之”。

第二個,便是蜀國後期的主力姜維,他起初在魏國爲官,因爲戰事不利,受到猜忌,被迫投奔諸葛亮,這一年姜維27歲,但是諸葛亮已經升遷他爲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足以可見對姜維的器重,而在諸葛亮寫給蔣琬的信件當中,更是對姜維讚不絕口:“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須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最終姜維也不負重託,成爲了蜀國後期最重要的頂樑柱。

第三個人,便是王平,在猛將如雲,才能輩出的三國時代,王平的名字算不上太耀眼,但是這絕對不代表他是不可靠的人,原本是魏國將軍的他,在加入蜀國陣營之後,逐漸在北伐中,受到了諸葛亮的器重,231年,諸葛亮圍攻祁山,王平對上的正是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結果王平最終擊退張郃大軍,保住蜀國後方,爲諸葛亮獲勝爭取了有利條件,而他,也被諸葛亮拜爲參軍,統領最著名的無當飛軍,被封爲亭侯,諸葛亮去世後,王平更被封爲了鎮北大將軍,曾擊退曹爽的十萬大軍。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論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在惜字如金的出師表當中,諸葛亮能夠用如此多的話去描述一個人才,本來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向寵在蜀國軍營中的身份,一直都是坐鎮中央,成爲大軍開赴前線,有力的後方庭柱,讓人感到遺憾的事情是,到了240年,向寵在平定漢嘉地區叛亂的時候,卻在混戰當中身亡,蜀國再次失去了一名大將。

實際上,作爲老臣的魏延,在後期逐漸剛愎自用,和楊儀等人產生矛盾,對於這四人,依然十分忌憚,彼此相安無事,也足以說明原因,而國力疲弱的蜀國,能夠堅持數十年,也是過於不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