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普通人活到90歲就算長壽了,而中科院院士,有很多能活到100歲,他們有什麼祕訣?

貝時璋,我國知名的生物學家。他也是中國科學院最年長的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2009年離世,享年107歲。時間已經過去了11年,他仍舊保持着中科院院士的長壽紀錄。

但其實,貝時璋院士是60年的“老菸民”,爲什麼他還能如此長壽呢?

貝時璋當年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學會了吸菸,而且這煙一吸就是60年,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他纔開始戒菸。不過他說戒菸就是真的戒菸,而不是像其他菸民那樣戒菸了過段時間再次復吸。這樣的一種思路事實上就是建立起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

不良的生活習慣,每個人可能都會沾染,不過關鍵的因素是你能夠改掉這種不良的習慣。一種自律的特性,能夠從根本上改善一個人對待任何事情的態度。所以,不僅僅體現在戒菸的層面,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良好的習慣,有助於人們從各個層面去提升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氛圍。

一、很自律,能自己做的絕不麻煩別人

有這種戒菸的自律之外,貝時璋的其他生活方面也十分的自律。生活中各個方面,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他就不麻煩別人去做。自己整理牀鋪和工作室,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擦擦桌子,收拾收拾板凳,甚至在老了行動不便之後,每天的尿盆也是自己去倒的。而且自己穿的衣服,也都是他自己堅持自己洗的。

這種自律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自己對生活計劃的良好規劃。另一方面對進入中老年階段的人們來說,每天堅持做做家務和活動,事實上恰好是對身體的一種鍛鍊。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事情,堅持下來去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人工作回家就癱倒在沙發上不動彈,這事實上對於良好生活的養成和身體得到充分的活動是非常沒有幫助的。

二、飲食很有原則

飲食有度也是貝時璋養生的另一個法寶。早上喫得飽,中午喫得好,晚上喫得少則是他多年來形成的一種習慣。口感上清淡爲主不挑食,而且平時也不喫零食。營養上的均衡,恰恰是從什麼都喫上建立起來的。

健康的飲食習慣,恰恰是現代人難以完成的通病,有的人喫的油膩,有的人飲食無節制,有的人飲食不規律沒有固定的飲食節奏,這些都會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而像貝時璋這樣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則是從細小之處建立起對身體的一種持續性的呵護。這份持續性的堅持,纔是對身體的一種真正的負責任。

三、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

貝時璋還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喜歡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和年輕人交朋友。因爲和年輕人交流,能夠提高大腦的活躍度,保持思維上的敏捷。而且,在調節心情和消除孤獨層面,都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這樣一來,那些煩躁憂鬱,不利於健康的負面情緒就無處遁形了。

老年人進入到一定的年齡階段後,衰老的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大腦的衰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會持續下降,這不利於老年人的養生。所以上了年紀的老人不能只盯着和同齡人交往,還要往下看,多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有助於改善大腦的活躍程度。

四、常年堅持鍛鍊

貝時璋年輕的時候都是走着去上班,他距離單位有3000步的路程,來來回回的就這樣走着,他走了40年。即便是在退休之後,他也堅持在家裏走路,模擬從家到單位的路程。他每天還會按摩自己的手部、腿部、頭部以及身體的各個關節,常年堅持如此。

適度的鍛鍊和運動對身體有益,這一點是得到公認的。現代人動輒就坐車,回到家裏就坐着不動,主動運動的意識很薄弱,即便有些人運動,也僅僅是爲了減肥或者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良好的可持續性的運動意識,對身體的健康在今後都有一定影響。

總結貝時璋的養生之道,自律是任何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有這樣的自律意識,那麼什麼事情都能做到。自律的意識就是控制慾望的意識,控制不良的生活慾望,改善和增進一些健康的自律習慣,身體自然會處在一種最佳的狀態協調運轉。

參考資料:

[1]《貝時璋:壽星院士與邊緣科學》 華人時刊 2008.3

[2]《102歲院士貝時璋談養生》 科學時報 2009.12.11

[3]《健康是責任 健身是任務》 **** 2020.8.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