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世紀末期,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並統一了德意志全境後,德意志帝國便建立起一支公認的歐洲第一強軍。但是,德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還是都輸了,即使戰爭中他們的陸軍實力表現比空軍和海軍強大得多,三大軍種中,貌似海軍都有點拖後腿。

不過其實一戰爆發前,德國海軍實力可並不差,他們已經擁有4艘拿騷級戰列艦、4艘赫爾格蘭級戰列艦、5艘皇帝級戰列艦、4艘國王級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和潛艇若干,總噸位130.5萬噸,僅次於英國的271.4萬噸,世界排名第二。

可是讓德國一直無法逃避的短板就是其可憐的海岸線,他們雖然有2389公里的海岸線,但由於北部和丹麥接壤,海岸線被切割成東西兩部分。東海岸線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個幾乎完全封閉的海灣,西邊是北海海岸線,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海灣,出大西洋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英國控制的英倫海峽,另一條直接向北,從丹麥屬地法羅羣島附近海域出去。

因此德國海軍無論想從哪邊出去,都很容易被對手卡脖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這種跡象就很明顯,德國海軍可以說是喫盡了地理的大虧,他們一度被英國艦隊堵在北海中動彈不得。爲了突破困境,德國不得不將戰略重心轉移到海上,尋機與英國皇家艦隊決戰。

著名的日德蘭海戰爆發了,可是即使德國海軍成功將英軍艦隊誘至伏擊地點,並取得了勝利。卻未能對英國艦隊造成致命打擊,也失去了唯一一次殲滅英國艦隊、突破北海的絕好機會。於是德國海軍司令舍爾向德皇報告中稱:“我們一直未能予敵重創,因爲我們的地理位置太差了,不能迫使英國和解”。

一戰時期德國人的出海夢想就這樣,生生被英國人掐死了!對於德國海軍在一戰的表現,魯登道夫的評價是:無能的海軍!而且一戰後德國戰敗因爲受到制裁,海軍境況變得更加悲慘:《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只能擁有1.5萬名海軍人員和6艘10000噸以下舊式戰列艦、6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能擁有航母、潛艇和空軍。

雖然後來魏瑪共和國建立後,希特勒重整軍備,並努力與英國簽訂了《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被准許擁有英國皇家海軍35%總噸位的艦隊。但是德軍仍不具備與英國皇家海軍抗衡的實力,按照雷德爾的海軍Z計劃,要到1946年至1948年之間,德軍海軍實力才能發展到英國海軍的60%至68%,德國海軍才具備挑戰英國打破海上封鎖的可能性。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就爆發了,德軍只能先顧眼前了,高層把資源優先配給陸軍和空軍了。而倉促上陣的德國海軍只能組建U型潛艇部隊,他們又和一戰時期一樣,戰場上儘量用潛艇狼羣戰術襲擾盟軍船隻。因爲德國畢竟資源有限,何況燒錢燒得最厲害,建造週期更長的也是海軍,戰爭局勢可等不及你慢慢造艦。

然而到了1943年,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鄧尼茨艦隊也未能扭轉歐陸戰局,因爲歷史欠賬太多了。不過雖然二戰德國海軍實力不濟,但也只是和當時美日這樣的海軍強國相比,他們當時畢竟還有很強的潛艇部隊,並且在役的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也很強,可惜數量沒優勢,最後被英國人圍毆至死。

但盟國海軍即使再怎麼輕視德國海軍的裝備,也不敢輕視德國海軍人員,因爲他們都擁有先進的作戰理念以及經驗豐富的艦隊作戰人員,綜合實力確實不如美日海軍,可短時期內能把海軍練就成這個樣子,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二戰德國海軍實力雖然不盡人意,但從整個二戰過程來看,海軍也沒有造成拖德軍後腿的境地。

而且德國海軍官兵們在戰爭中,他們儘量用僅有的資源去創造最大戰績,也就是作戰效率!而且這點他們確實也做到了,特別是以潛艇爲代表的偷襲戰術,一度令盟國損失慘重,提起狼羣就大爲頭疼。二戰結束後,德國海軍艦艇或被瓜分,或被鑿沉,可見盟國對“貧弱”的德國海軍還是十分忌憚的,所以說德國海軍拖了後腿真的有些牽強。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