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

人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

血脂异常病因病机

血脂异常属中医学痰浊、湿浊、血浊等范畴,《内经》中的“膏脂学说”被视为血脂异常的中医理论依据。正常血脂代谢有赖于脾之运化,肺之宣发,肝之疏泄,肾之气化及心气的推动。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归血化,而从浊生脂及痰,浸淫脉道,以致气滞血瘀,痹阻脉络,便形成血脂异常。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或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或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以正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主要是由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气血不归正化而产生痰、瘀,并且相互夹杂为患,它们反过来又可加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1、饮食不节,脾失运化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言 :“脾气散精,为津液输布之枢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无度,过食肥甘,酗酒过量,伤及脾气,脾伤则失健运,若脾失健运则输化失常,水谷精微不归血化,聚而为痰为浊,为脂为膏,注入血脉,致使血脂升高。2 、情志内伤,肝失疏泄

肝主疏泄,分泌掌管胆汁,储存于胆,供脂质消化之用,并能调畅一身之气血,气血行而津液布,可使脾肾升降有序,运化有度。若忧思郁怒,肝郁不舒,气不布津,或肝旺乘脾,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输而停滞成为痰湿;或肝郁化火,炼液为痰,从而导致痰湿的产生,均可形成本证。3、年老体衰,肾气不足

肾主津液,对津液的存储、分布、利用及津液、精、血之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肾的气化功能是津液代谢的动力,主要靠肾阳、肾气来完成的。肾气足,水液之浊者由肾阳温化和肾气推动而下降 , 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若肾气虚弱,气化失常,则肾对津液调控功能发生紊乱,表现为开合不利,津聚体内而生痰;肾阳亏耗,导致脾阳不足,水谷不化精微,生湿生痰,痰浊内阻;再者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而导致肝肾功能失调。临床上,血脂异常多从中年以后产生,这与肾精肾气的亏虚密切相关。

血脂异常之常见的干预方式

2.1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脂异常危险评估、血脂异常的特点及药物调脂机制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药物。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为取得良好疗效,通常需要多种调脂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为主的有他汀类和树脂类。以降低血清三酰甘油为主的药物有贝特类和烟酸类。

  • 他汀类调脂药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及加速LDL清除而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如果服用一种他汀出现不良反应,可减少剂量、换用另一种他汀或改用非他汀类调脂药。

失代偿性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患者应慎用,急性肝功能衰竭者禁用。

  • 贝特类调脂药

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并能升高HDL-C水平,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不良反应与他汀类相似。贝特类药物能增加抗凝药的作用,在与抗凝药一起应用时需注意不良反应。禁用于肝肾功能异常、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服用药物一定要医生等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2

保健按摩

经络腧穴:取内关,三阴交、涌泉穴、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天突、膻中、脾俞等,作顺时针方向摩擦,每穴揉30次,每日2-3次。

耳穴压丸:取耳穴:口、脾、内分泌、肾、直肠下等穴,或取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贴压;2天换药1次,休息2天为1周期,7个周期为1疗程。

2.3

饮食调养

食物要合理搭配,种类要丰富多样,同时要兼顾及谷、肉、果、菜的五味属性;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 控糖限酒。

对于血脂异常人群,在每日必须营养和总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当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总量超过规定上限时,应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mg,尤其是已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或高危人群,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更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总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g。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g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其中添加糖摄入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

荷叶粥

【做法】取鲜荷叶1张,切细,煎取浓汁约150ml,去渣,入大米50g、冰糖适量,加水400ml,同煮为稀粥。稍温服食,每日2次,夏令尤宜。

荸荠炒木耳

【做法】荸荠去皮切成片;干黑木耳清水泡发后,用厨房纸吸水控干待用(带水的黑木耳下油锅会炸起);蒜拍碎,香菜只取根部,切成小段;炒锅加热下食用油烧至5成热,下蒜末和香菜炒熟即可。

2.4

运动保健

运动强度:确定运动强度推荐使用的方法“Jungmann”公式,即:“运动时最高心率(次/ 分)=170-年龄”或“运动时的靶心率(次/分)= 170(180)-年龄(岁)”。运动频度:运动频度应该每周至少3次,经常运动者可以坚持每周锻炼5-6次。

运动时间: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60分钟,其中包括15分钟热身活动,真正的锻炼时间至少30分钟,应结合实际灵活掌握。

推荐运动:登山、游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健美操、太极拳、中医偏颇体质调理操等,有心脑血管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身体活动。

【来源:黄浦微科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