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夺冠》上映,巩俐神还原郎平,用专注带来的专业,她值得被敬佩

随着《夺冠》的上映,大家对巩俐的演技,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

看到一个帖子:理性评论一下,你是如何看待巩俐在《夺冠》中的表现。

毫无悬念的,巩俐是演技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在这个对演员要求近乎苛刻的环境中,巩俐能够赢得一致好评,绝对是实力的见证。

不光观众在讨论《夺冠》,巩俐也说了自己的感受。

她对经纪人说:

赞美、意见、建议、喷子,我全全接受。但我还是我,我还是会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夺冠》上映之后,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从夺冠电影上映这一天开始,一切都成为美好的回忆,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零,一切又从零开始,继续往前走,没有退路。

这才成就了电影中神型兼备的郎平,影片中其走路的姿势,握笔的姿势,竖起大拇子的姿势,其逼真程度,就连女排队员都恍惚,她的那种霸气,是骨子里透露出来的。

她曾说,接下一个角色,需要很长时间去准备,不会应付,更不会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会松懈。

专注的巩俐,和专注的郎平,都值得我们尊重。

喜欢巩俐这种一往无前,自信大胆往前走的气势,也喜欢她创造的经典角色。

自1987年拍摄《红高粱》以来,巩俐从影30多年,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经典。

她是《红高粱》中,被日本兵打死的九儿;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被逼疯的四姨太;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隐忍大气的皇后;是《归来》中,用一生守护感情的冯婉瑜。

对于选择角色,巩俐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她不喜欢重复,所以我们回看巩俐的角色,没有任何相同或类似的角色。

巩俐坦言:

“数量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应该挑一些自己喜欢的、没有演过的角色。观众能够在这些角色里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学到一点东西,这才是我作为演员的标准。”

为了达到巩俐心中的标准,巩俐会尽可能走进角色的生活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去体验生活。

巩俐拍第一部电影《红高粱》时,为了真实再现陕北女人的风貌,她去当地体验角色两个月,每天挑水,右边肩膀磨破了,再换左边挑。导演要求水桶里一定要有水,担起来要有那种上下颠的感觉,如果空桶是左右摇摆的,不真实。

巩俐的付出没有白费,《红高粱》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也是第一部得奖的亚洲电影。《红高粱》,让巩俐名扬海外的电影。

在《秋菊打官司》中,巩俐为了表现陕西人吃面条很香,特意去学怎么吃出声音。

巩俐为了能精准的把握住失忆老人的状态,《归来》开拍之前一个月,巩俐几乎每天都去养老院观察患有失忆症的老人。

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震撼了所有人。巩俐把一个患病老人的反应迟钝,健忘,记忆偏差等,完全表现出来了,恍惚觉得是巩俐“病”了。

在拍《艺伎回忆录》时,巩俐为了体验日本文化,去当地住了一个半月。开拍前她和章子怡讨论一场对扇巴掌的戏,为了足够真实,她们决定真的扇嘴巴子。一场戏拍了7、8条,晚上卸妆一看,她们的脸上留着红红的巴掌印。

《夺冠》也是一样,巩俐特意去了郎平的训练基地,观摩郎平和球员们的日常状态。她还看了三场球赛,为开拍做足准备。

张艺谋评价巩俐表演:收放自如,张弛有度。他说很简单的八个字,但是在表演上很少人能够做到。

对于演戏,巩俐有着近乎执拗的态度。

剧情的前因后果是否合乎逻辑,台词能不能表达情绪等等问题,她需要和导演一遍一遍的磨合,直到没有问题为止。

就像巩俐说的:“我没有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能松懈。”

巩俐以出足够专业的态度,塑造出来的众多人物,都能直击灵魂。巩俐当得起演员的最高荣耀和观众最热烈的欢呼声。

戛纳电影节官方曾公开表示:“巩俐是戛纳的女儿”去年的戛纳电影节,戛纳官方给了巩俐红毯清场的待遇,30几米的红毯,仅巩俐一人。镜头也给了巩俐足足3分多钟的特写。

这样的待遇,创下了华人影星走红毯的最高礼遇了。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年近60的巩俐,用她敬业的态度,达到了无人可及的事业高度。

其实,每一份付出,都会在结果呈现。不负光阴,不负自己。

. END .

【文| 青苔上】

【编辑| 芷弋】

【排版 | 小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