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陈奕迅参加了一场歌唱比赛,他也是因为这场比赛正式出道的。

那时候的陈奕迅看起来特别青涩,梳着一头中分,长相也平平,很难在这个当时20出头的小伙子身上找到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儿, 在第14届香港新秀大赛中一举获得冠军,从那以后,陈奕迅便和华星唱片签约。

1996年的《陈奕迅》是他的第一张专辑,可能他已经做好了冷淡的预期,但是没想到最终的冷淡程度超出他的想象。

毕竟在那段时期,想要在香港歌坛立足,是极其困难的。

有着四大天王和一些著名歌手坐镇,作为新人的陈奕迅,到底该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01第一张专辑算是以失败告终,陈奕迅也被公司派往台湾,其实公司口头上是让他去开拓市场,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是被公司流放了呀。

这时候陈奕迅必须做出选择,因为他自己也不傻。

第一就是回去继承父亲陈裘大的衣钵,成为一名工程师,平淡的度过一生。

第二就是坚持自己的音乐梦,即便这条路上充满了障碍和嘲笑。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什么时候都想着money,袁老爷子说过:“我们不能为了钱去奋斗,而是要为了自己理想去奋斗”。

陈奕迅也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但是这条路真的不好走。

陈奕迅曾经在《开讲了》现场说过一段话:“早年间他去英国留学,英语水平太差,晚上想要上厕所,但是苦于无法表达,自己又找不到厕所,于是就这么憋了一晚上”

从那之后他就明白,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忍耐的,被公司流放之后,他并不是坐着等天上掉馅饼,而是寻找了另一条路。

当时内地的音乐市场其实很宽阔,但是因为语言和其他种种原因,香港歌手迟迟没来发展,于是陈奕迅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学习国语。

之后便推出了他的第一张国语专辑《一滴眼泪》。同年他的粤语专辑《与我常在》也正式推出。

这首《与我常在》也成了陈奕迅后来二十年时间里,演唱会上都会唱的一首歌。

这一年对于他来说非常的重要,唱这首歌也是他纪念这一年的方式吧。

022000年,陈奕迅凭借一首《K歌之王》很快在内地走红,2003年陈奕迅获得了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陈奕迅很喜欢张学友,这个事陈奕迅也多次提到过,出道的时候也是演唱的张学友的歌。

所以陈奕迅有了名气之后,人们就说陈奕迅可能会成为张学友的接班人。

后来陈奕迅也说过:“当时公司的想法就是想让自己成为张学友的接班人”。

但是陈奕迅并不喜欢被人这样说,即便自己唱的歌曲和张学友很相似,但陈奕迅就是陈奕迅,他只想做自己。

2003年是陈奕迅事业小高潮,这一年他发行了那首特别经典的歌曲《十年》。

这首歌有多经典也不用多说了吧,反正在KTV的必点榜单上,一定会出现这首歌。

其实《十年》是陈奕迅和林夕合作的,当时很多人都在讨论着一个问题。

究竟是林夕成就了陈奕迅,还是陈奕迅成就了林夕?

就像是周杰伦和方文山一样,非要给他们找一个答案的话,那应该是是互相成就吧。

只是在那时候,林夕写懂了陈奕迅,而陈奕迅也唱出了林夕的所思所想。

后来有些人为什么不敢去听陈奕迅的歌了呢?有人说,当我们听懂他的歌的时候,付出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听着陈奕迅的歌,就好像以前的种种都浮现在了眼前,那种似曾相识的画面,是很多人都不愿再去想起的。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这句话,是不是很像曾经自己的经历?

年少时我们听着周杰伦,可是只有长大了,才能真正听懂陈奕迅。

凭借着《十年》,陈奕迅大火了,可是就当陈奕迅在这时候准备大展身手,打造大好前途的时候,一场变故,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03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因为某些事情被判,这个新闻当时也是在香港娱乐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登上头版头条的,确是陈奕迅。

他登上头版头条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在音乐道路上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因为他是陈裘大的儿子。

2004年是陈奕迅最灰暗的一年,本以为能大展身手,却因为自己的父亲,束缚住了自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没有出过一张专辑。

好在一年的时间慢慢沉淀了之后,陈奕迅又打起精神,推出专辑《u87》,获得了香港销量榜冠军。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事业巅峰时“消失”一年的陈奕迅,重出江湖时又掀起了一番巨浪。

这要说陈奕迅没实力,没人会相信了吧。

这张专辑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最值得购买的专辑之一。

《浮夸》也是在这张专辑之中。

那年陈奕迅也是拿奖拿到手软,也成了香港流行音乐中的领军人物。

后来的陈奕迅也是顺风顺水,演唱会、综艺以及各种活动接不停。

即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他还是保持着每年一张专辑。

相关文章